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以及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48例足月分娩单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且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产妇出院后家属护理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  唐杰梅  徐芳  唐巧金 《吉林医学》2009,30(10):873-874
目的:研究产妇出院后家属护理需求,以提高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方法:以问卷调查表为基础,采用统一指导语,直接与被调查者交谈,被调查者对问卷充分理解后填写调查表,当场收回。结果:大部分产妇家属对健康知识认识不够,存在误区或相信民间的陋习。产妇陪护家属有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欲望。结论:对产妇家属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研究,对产妇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光荣  唐巧金  倪渊 《药学实践杂志》2009,27(2):150-151,153,156
目的:探讨医院药师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患者不依从用药的主要原因及医院药师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医院药师依托医院优势平台,履行岗位职责,发挥药学服务功能,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程参与式评价教学法在药品检验带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程参与式评价教学法在药品检验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两年四个班级两个不同层次的药学毕业实习学生144人为研究对象,在各班主任的帮助下根据各方面的因素合理地交叉搭配,并按班级和层次分组,两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小组为单元,随机将其中的一个小组定为实验组,另一小组即为对照组,以小组为单元参加实习。实验组采用全程参与式评价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带教,两小组的教学内容与带教考核老师相同,比较两组实习学生在平时表现、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成绩的差异。结果:两个不同层次的实验组在平时表现、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成绩都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参与式评价教学法在药品检验带教中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塞露和萝卜水这两种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促排气方法的临床实际效果,并探讨适宜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妇产科剖宫产产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应用开塞露和萝卜水进行促排气的临床效果。结果:开塞露组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为(16.27±3.89)h,明显低于萝卜水组术后排气的时间(23.16±4.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6h用开塞露纳肛较萝卜水更有利于产妇术后早期排气,同时萝卜水也有较为明显的排气效果,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选择;对于产妇的护理则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以予不同侧重的照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山奈酚(KA)对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血糖≥11.1mmol.L-1NOD小鼠,连续灌胃低剂量(50mg.kg-1)和高剂量(200mg.kg-1)KA10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血糖仪检测血糖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GAD-65Ab)阳性率、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水平。结果:未经治疗的NOD小鼠血糖随着鼠龄的增高明显上升;经KA治疗10周后,血糖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值(≤11.1mmol.L-1)。治疗前,NOD小鼠GAD-65Ab阳性率为100%,血清中IFN-γ含量高,而IL-10含量低;治疗后,GAD-65Ab转阴率明显上升,IFN-γ含量显著下降,IL-10含量显著上升(P<0.05,P<0.01),并以200mg.kg-1KA治疗最佳。结论:KA可明显降低NOD小鼠血糖值,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GAD-65Ab及平衡1型和2型T辅助细胞亚群(Th1/Th2),从而抑制自身反应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梁光荣  唐巧金  刘莉萍  唐静  徐山 《中国药房》2010,(26):2456-2458
目的:考察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输液中及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与不同的输液配伍及在输液中与2~3种常用药物配伍,检查配伍液在0h和6h时的细菌内毒素并于6h内考察其外观、pH值及微粒的变化;同时考察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液在室温30℃条件下充分振摇时的微粒变化。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配伍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符合规定,其外观无变化、pH值相对稳定,微粒随配伍药物的种类和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且这种微粒能逐渐溶解变小,充分振摇和升高温度能减少微粒的数量并减小微粒的大小。结论: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所考察的输液中较稳定,但应尽量避免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并应注意充分振摇和在寒冷天气适当提高室温以减少(小)输液中的微粒,从而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