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量 《中国药业》2009,18(13):64-6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死亡9例;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23例,Ⅱ级11例,Ⅲ级13例,Ⅳ级3例,Ⅴ级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手术时机应选择超早期或早期,术前意识、血肿部位及血肿量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年龄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健  刘丛  周量  傅军 《中外医疗》2013,32(6):15+17-15,17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死亡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枕骨开窗血肿清除术,7例行脑室外引流+环枕减压+血肿清除术。结果6个月后按GOS标准评估预后,死亡4例,重残3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早期动态CT扫描和积极的手术干预是降低自发性小脑出血病死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7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3例中术后再出血19例、占总例数10.98%。其中14例死亡,死亡率73.6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预后差,加强术后再出血预防和治疗,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量 《中国药业》2009,18(15):58-59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脑室外引流治疗的全脑室出血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治愈17例(60.71%),好转4例(14.29%),死亡7例(25.00%)。结论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包括脑室外引流、术后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必要时行持续性腰池引流术,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及镇静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记录术后24 h患者每小时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 SD)、舒张压标准差(24hDBP SD),计算患者24h收缩压变异(24hSBP ARV)及24 h舒张压变异(24hDBP ARV)情况,观察患者疾病转归情况及其与BPV的相关性,分析镇静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作用.[结果]①预后不良组血肿破入脑室所占比例(64.6%)高于预后良好组(40.0%),其镇静治疗所占比例(27.1%)低于预后良好组(86.7%),且预后不良组24hSBP SD、24hDBP SD、24hSBP ARV、24hDBP ARV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镇静治疗、破入脑室、24hSBP SD、24hDBP SD、24hSBP ARV、24hDBP ARV均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③镇静组术后1h、12h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镇静组(P<0.05);④镇静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5.13%)低于非镇静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V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转归相关,采用镇静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跨中线巨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6岁。因头顶部肿块进行性增大4年,伴轻微头痛6个月就诊。查体:头右顶部明显隆起,皮下有一巨大骨性肿块与颅骨相连,头皮色泽正常,温度稍高,无压痛,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X线片显示:右顶骨跨中线有大片的类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整齐,其间可见放射状排列的纹理,颅骨血管压迹明显增粗(图1,2)。CT平扫示:右顶骨梭形的高密度病灶,向内压迫脑实质,CT值250Hu(图3);[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与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病神经内科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集的69例HICH患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d、3d、7d、14d测定HICH患者外周血中SF的水平,同时采用CT检查HICH患者脑血肿及水肿体积,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中SF水平在患者入院后第1d、3d、7d、14d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的血清SF水平在入院后逐渐升高,在第3d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病例组患者的脑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在患者入院后第1d、3d、7d、14d逐渐升高,在第7d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病例组患者的脑水肿相对水肿体积与患者的血清SF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HICH患者的血清SF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与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