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6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癌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立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4):296-297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并不少见 ,但由于胆囊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同时常伴有胆囊结石 ,有时与萎缩性胆囊炎及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难于鉴别 ,所以术前误诊率较高。本文收集我院近五年来胆囊癌术前误诊 1 1例 ,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近五年来我院共诊治 2 3例胆  相似文献   
2.
防旋自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防旋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防旋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者20例,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72d,暂未见骨折不愈合者及骨折再移位者。无手术致神经及血管损伤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8例。结论防旋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相对小,固定牢固可靠,手术过程简便,对骨折有自动加压作用,便于骨愈合,且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上肢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二次取固定物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局部炸伤继发肾皮质大面积坏死罕见。解放军303医院收治1例前臂炸伤、死后经尸解证实肾皮质大面积坏死的病例,现将其病变特点和发生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论中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目标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它以创造为特征,以创新为标志。而创造、创新的实践主体是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原有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它已不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需要,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需要构建一种新的人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中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目标模式是指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具体地说,它以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为标志,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整合为基础,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  相似文献   
5.
高凯章  周立  何东阳  张立 《四川医学》2019,40(9):935-938
目的探讨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12月,对86例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桡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其中70例得到6个月至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8. 1个月。结果分析评价得到随访的70例患者在6个月时X线片愈合情况及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结果显示解剖复位33例,功能复位37例,均骨性愈合。多数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恢复较满意,部分病例存在桡骨轻度短缩。末次随访采用腕关节Dienst功能评分优21例,良39例,可10例,差0例,优良率85. 7%。结论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均达到功能愈合;疼痛不明显,功能活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为老年患者所认可和接受,应为临床治疗选项之一。  相似文献   
6.
患者安全是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美国家近年来最重视的主题。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5月针对“患者安全目标”推出9项“患者安全解决方案”,第3项是“患者移交过程中的信息沟通”。这就涉及到患者转院安全方面的问题。医护患沟通不良是1995-2006年间报告给美国联合委员会的警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澳大利亚,25000至30000起导致终身残疾的本可避免的医疗不良事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中不同观察时间内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的发生率,并评价再次电隔离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6·4±12·3(45~73)岁;随机分为三组行CPVI,组A实现肺静脉电隔离不予观察,组B电隔离后观察时间30min,组C电隔离后观察时间60min,评价肺静脉传导恢复发生率并对其再次行电隔离术。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消融术。组A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组B和组C。肺静脉隔离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三组中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B左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8例(25%),60min电位恢复共10例(31·2%);右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6例(18·8%)。组C左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9例(30%),60min传导恢复共11例(36·7%);右肺静脉隔离后30min7例(23·3%)传导恢复,60min共8例(26·7%)传导恢复。平均随访6·7±2·3(4~9)个月,组A17例(60·7%)、组B27例(84·3%)、组C26例(86·7%)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P=0·04。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率为30%左右,多数发生在肺静脉隔离后30min内,再次电隔离术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拟设计一种在无操作时能完全隔离感染动物,又能在日常照料动物时形成定向气流的实验装置,保证非人灵长类动物正常生物学特性表达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气溶胶感染。方法 使用具有氯霉素抗性的大肠杆菌(Cl+, E.coli, Rosetta菌株)作为指示微生物,观察处于本实验装置中非人灵长类在实验中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气溶胶采集装置及沉降菌采集的方法对本实验装置内外的指示微生物进行监测。结果 在内笼指示菌富集时,本实验安全装置的外笼无论在开启还是关闭状态下,房间内、笼外及外笼均未检测到指示菌及气溶胶。结论 本实验装置能保证非人灵长类正常生物学特性的表达,并可有效防止气溶胶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在我院接受原位心脏移植的10例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过程和护理环节。结果:10例患者接受手术后有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经过严密免疫抑制监测、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未出现严重排斥反应。结论:严密的免疫抑制监测和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顺利恢复、避免排斥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健康成年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h内贴壁,体外分化5-7天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