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均为初治患者,年龄17~64岁,起病6~30天(中数M20天)住院。①外周血:Hb5.7~10.9g/dl,WBC700~6200/mm~3,BPC0.8~4.4万/mm~3。早幼粒细胞0~86%。②骨髓:早幼粒细胞65%~94.5%,5例≥90%。过氧化酶和特异性酯酶染色均呈强阳性反应。③凝血纤溶检验:纤维蛋白原(Fg)0.10~0.22g/dl,6例<0.2g/dl。凝血酶原时间(PT)12~19.3秒,3例>16秒。APTT27~44秒,均在正常范围。3P试验4例阳性,3例阴性。FDP24~128μg/ml,5例128μg/ml。  相似文献   
2.
早先认为ITP系一种IgG抗体介导而引致血小板毁坏的疾患。作者用定量抗球蛋白消耗试验测定67例成人ITP血小板结合的IgG(抗血小板抗体,PBIgG),观察血小板抗体值与类固醇治疗及脾切除的疗效之间的相关性。67例病人血小板计数均<50×10~9/l,PBIgG正常值的上限为14.8ng/10~6血小板。全部病人先给予强的松1mg/kg/日,持续2周,然后减至20-30mg/日,而后再在6-8周内逐渐减完。开始治疗后2周血小板数未升至正常(>150×10~9/l)(无效)或2周升至正常,但逐渐减量时又下降者(部分有效),均属治疗失败。停止治疗后血小板数仍正  相似文献   
3.
报告联合应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RA)、小剂量三尖杉酯硷和(或)阿糖胞苷,或单用 RA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和治疗方法。14例全部获得骨髓完全缓解。大多数病例无明显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不诱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加重。强调 RA 诱导分化洽疗中综合疗法的重要性,该疗法是 APL 诱导缓解的安全、高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有关老年人群中的抑郁情绪国内已有不少调查报告。军队干休所与社会呈现相对的半隔绝状态,他们有良好的生活服务和医疗保障,但有关其心理健康情况国内报告不多。笔者对军队干休所老干部及其家属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分析了有关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驻南京几所军队干休所中离休干部及家属,共208例.男137例,女71例;年龄60~85岁,平均为(69.43±4.72)岁。丧偶再婚者13例。  相似文献   
5.
何杰金氏病为淋巴系统疾患,但单纯表现在淋巴外面不伴淋巴结病变却属罕见。为阐明淋巴外何杰金氏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作者对318例进行随机试验和对比。全组的病理分期为ⅠAB、ⅡAB及ⅢA,其中54例为淋巴外(E)病变,男女各为27例。最初累及的部位主要在肺,共42例,心包14例,骨7例,软组织6例,其他6例。病变的范围可为单个或多个,单侧或双侧肺,或肺、心包和软组织的联合病变。组织学是以结节硬化型居多。  相似文献   
6.
作者使用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体抗原(CDw41)结合的HP1-1d和识别因子Ⅷ:vW因子抗原(FⅧ:vWfAg)的W1-23两种单克隆抗体,对147例急性非粒细胞白血病(ANGL)作分型研究, 发现急淋白血病(ALL)128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_7)19例,14例M_7进入前瞻性治疗研究。该14例M_7患者原先分别诊断为L_210例,M_12例,分类不明白血病2例。9例白血病细胞与HP1-1d和W1-23两种单抗均起反应。5例仅有1种单抗反应阳性,其中4例为HP1-1d,1例为W1-23。2例并存血小板系抗原(CD_w41)与转铁蛋白受体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