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何首乌作为传统常用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何首乌饮片及制剂主要以口服为主,所含化学成分被吸收进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是其发挥药效的前提,因此,研究何首乌的吸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何首乌主要成分的吸收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评价何首乌的生物利用度、改善剂型、提高药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连翘挥发油自微乳的制备及解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连翘挥发油自微乳处方组成和比例,并考察其解热药效。方法通过溶解性实验、因素考察和伪三相图绘制,以自乳化时间、乳化效果、乳滴粒径、多分散系数、稳定性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建立酵母致热大鼠模型,考察其和挥发油在体内解热药效。结果连翘挥发油自微乳的处方组成为连翘挥发油-油酸乙酯-吐温20-乙醇(25∶10∶81∶9),制得外观澄清透明的淡黄色油状液体,粒径为(37.41±0.014)nm,多分散系数0.211±0.018,电位(-7.05±0.53)mV,乳化时间32 s。解热药效结果显示,连翘挥发油自微乳能够有效抑制发热模型大鼠体温上升,降低模型大鼠体温。结论连翘挥发油自微乳制备简单,增加了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有利于胃肠道吸收,提高了挥发油解热药效,为连翘挥发油新剂型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斑马鱼模型探索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为何首乌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对实验前期所筛选出来的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质量浓度分别为0. 000 73,0. 002 22,0. 015 05,0. 002 36,0. 198 95,0. 072 73 g·L~(-1))这6种何首乌中的化学成分,继续使用肝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为动物模型,对受精后72 h的幼鱼连续给药3 d。分别测定给药后1,2,3 d的斑马鱼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GSH)的活力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分别对其进行切片分析,观察斑马鱼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对斑马鱼体内ALT,AST,GSH的活力和TBIL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其斑马鱼肝组织显示正常;芦荟大黄素能显著降低斑马鱼体内ALT,AST,GSH的活力(P 0. 01),显著升高TBIL含量(P 0. 01);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能显著降低斑马鱼体内ALT,GSH的活力(P 0. 01),明显升高TBIL含量(P 0. 05,P 0. 01),对斑马鱼体内AST的活力无明显影响,同时此二者的斑马鱼肝组织均出现大片片状坏死,肝组织细胞发生明显形态改变,肝细胞排列不规则等。结论:何首乌中的芦荟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可对斑马鱼肝脏产生毒性作用,提示芦荟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可能是何首乌的肝毒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在胃肠道的吸收。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肠循环液体积,HPLC法同时检测各时间点二苯乙烯苷和酚红的浓度,研究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体内吸收情况。结果:质量浓度为60,30,10μg·mL~(-1)的二苯乙烯苷在胃内每小时的吸收百分率(PA)分别为(28.65±9.75)%,(17.04±3.98)%,(13.75±5.94)%;在小肠内的PA依次为(3.36±0.40)%,(3.36±0.79)%,(4.54±0.95)%。结论:二苯乙烯苷主要在胃内被吸收,在小肠段吸收较少。在胃酸环境下,随浓度的升高,吸收率显著增加,推测二苯乙烯苷在胃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在小肠内的吸收率无显著性差异,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附子中去甲乌药碱,以及大黄酸、大黄素与去甲乌药碱分别配伍后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过程。方法:以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的累积转运量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采用HPLC对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的含量进行检测,考察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在Caco-2细胞上的转运行为,以及大黄素、大黄酸分别配伍去甲乌药碱后转运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去甲乌药碱的Papp均1×10-7cm·s-1,外排与吸收比值接近1.5,配伍大黄酸、大黄素后去甲乌药碱的Papp显著上升(P0.05)。大黄酸、大黄素配伍去甲乌药碱后前二者的Papp显著下降(P0.05)。结论:去甲乌药碱是1个中等吸收的药物,其吸收方式主要为被动转运。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可促进附子中去甲乌药碱的在肠吸收,而去甲乌药碱却会抑制大黄酸、大黄素的在肠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何首乌可能存在的肝毒性物质基础及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何首乌肝毒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何首乌肝毒性研究的文献报道,对其可能的肝毒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主要以生、制首乌的肝毒性实验研究为展开点,并对其可能存在的肝毒性成分、机制及相关报道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展开论述。结果:蒽醌类、二苯乙烯苷、鞣质都被分别报道是何首乌的肝毒性物质基础,但迄今仍无统一说法,甚至还存在诸多矛盾。此外三者在机体内会相互影响。结论:何首乌的肝毒性作用主要由蒽醌类、二苯乙烯苷、鞣质三类物质共同介导,且此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影响着何首乌的肝毒性作用,推测其毒作用机制可能与多成分协同制毒及双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二苯乙烯苷是中药何首乌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被认为是何首乌保肝的主要有效成分。然而近年来随着何首乌肝损伤事件的频发,出现了一些关于二苯乙烯苷肝毒性的研究报道。目前尚未发现有对二苯乙烯苷对于肝脏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全面分析总结。文章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对已有的报道进行了整理分析,以期为何首乌二苯乙烯苷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