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娜  陈鑫  周广超  孙超  许小会  吴大明 《口腔医学》2019,39(11):1038-1041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数字化牙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s)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需拔牙的正畸患者拍摄CBCT,共46例患者82颗前磨牙纳入研究。利用CBCT自带软件从轴位(axial planes,APs)、矢状位(sagittal planes,SPs)和冠状位(coronal planes,CPs)测量牙齿的长度。牙齿拔出后,利用游标卡尺测量牙齿长度作为金标准。然后将牙齿放入人干头颅的相应牙槽窝内,使用分角线技术拍摄DPRs,并测量牙齿长度。比较CBCT和DPRs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结果单根前磨牙,CBCT-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的测量值均低于牙齿实际长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数字化牙片测量值显著高于牙齿实际长度(P<0.05)。双根前磨牙,CBCT-轴位测量值高于牙齿实际长度,CBCT-矢状位和冠状位测量值低于牙齿实际长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牙片测量值显著低于颊根的实际长度,高于腭根的实际长度(P<0.05)。结论 CBCT测量牙齿长度显示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生物灭蚊幼控制永城市疟疾流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防治永城市疟疾暴发流行的效果。方法选择永城市2006年出现疟疾暴发和疟疾疫情较重的5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使用球形芽孢杆菌悬浮剂喷洒村内和村周水塘,剂量为8ml/m^2水面,15d喷洒一次至流行季节结束,喷洒前和喷洒后2d调查中华按蚊蚊幼密度和成蚊密度。收集疟疾报告、个案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并与5个乡镇中未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的行政村疟疾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喷洒后2d蚊幼密度下降75.6-100%,成蚊密度下降50—100%。永城市2007年没有出现疟疾暴发点。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行政村当年共发病323例,发病率为0.48%,较上年0.98%的发病率下降51.3%,有统计学差异(X^2=118.099,P〈0.001)。与未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的行政村相比,两者2006年发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2.818,P=-0.093),2007年前者低于后者0.54%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X^2=4.378,P=-0.036)。结论球形芽孢杆菌水面喷洒可降低中华按蚊蚊幼密度和成蚊密度,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可有效减少疟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及其伴发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病例,经过全景片或CBCT诊断纳入异位下颌第三磨牙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伴发病变的病理表现以及治疗策略。 结果 共计46例(47颗)异位下颌第三磨牙符合纳入标准,主要好发于喙突、下颌支、下颌角及下颌骨体部。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其中局部肿胀的发生与牙齿异位的解剖部位相关(P<0.05)。89.37%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常伴有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多数病例采用口内入路行牙拔除术同期去除伴随病变,术后并发症较少。 结论 异位下颌第三磨牙较为少见,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常伴有牙源性囊肿或肿瘤性病变,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选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术后各服1周补肾活血汤,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ODI)评分。结果:术后第1、2、4周,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在术后第2、4周,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术后第1、2、4周,2组患者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在术后第2、4周,治疗组ODI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减轻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KP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疟疾疫情态势快速回升的黄淮流域平原地区,选择不同人群进行休止期治疗并进行效果比较,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疟疾疫情快速回升的永城市,选择2005年发病率较高的2个乡镇为试点,随机将发病率相近的17个自然村分成3组:A组5个村(全民休治组),确定全村常住人口为休冶对象;B组6个村(病家四邻组),确定疟史患者、患者家属及其四周邻居为休治对象;C组6个村(疟史服药组),仅将疟史患者确定为休治对象。3组的休治对象在春季疟疾休止期均给予氯喹/伯喹8d8次服药治疗。收集当年各组疟疾发病个案调查表、疫情报表和统计表。分析比较各组疟疾发病情况。结果2006年3个试点组疟疾发病率较上年0.5%的平均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C组发病率为1.62%,回升幅度达300%,与上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A组和B组的发病率分别为0.79%和0.85%,回升幅度分别为25%和85.7%,与上年相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562和P=0.178)。2006年A组发病率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发病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46,P=0.055)。2006年3个组疟疾病例集中在9月和10月,共发病50例,占病例总数43.5%。其中A组疟疾病例均在9月以后报告。结论在疟疾疫情快速回升的平原地区,发病率在0.5%以上的自然村实施全民休治,可以减缓疫情快速回升的势头,效果优于单纯疟史服药。虽然局部实施全民休治近期效果较好,但尚未能有效遏制疟疾疫情的回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永城市准备越冬蚊虫种类、数量及其在居民区分布的高度梯度,为制定适宜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永城市市区近郊和市内分别选择2个小区,用目测法进行现场蚊虫数量估计,同时对其中数个单元楼道内的蚊虫用人工小时法进行蚊虫数量的校准。结果 2010年11月在永城市4个居民小区均发现有蚊虫停落栖息,捕获蚊种全部为淡色库蚊,分布在不同楼层间,1层蚊虫数量最多,在高度分布上从1层向高层呈现依次递减,6层以上数量很少;目测法与人工小时法获得类似的结论;不同小区的蚊虫密度差异与小区的外围环境以及小区的具体防蚊措施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居民区的蚊虫来源于外围环境,居民区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对降低蚊虫密度具有良好作用;化学防蚊措施的实施应该以居民区楼层的1层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院2002年以来经脑CT扫描证实小脑出血28例,27例在严密观察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1例因病情恶化而行手术治疗,其中死亡5例(18.5%),治愈好转23例(82.1%),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7-2007年10年内本院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主要采用内科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及心率的治疗措施。认识到该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极易发生猝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永城市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7年永城市疟疾疫情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防治对策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收集、分析2006年和2007年永城市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分别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方法与传统媒介调查方法评价当地人群疟疾感染水平及媒介相关数据,进一步采取针对传染源与媒介防治的措施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007年永城市疟疾发病率为0.16‰,比2006年的0.52‰下降45.02%,人群疟疾抗体阳性率与GMRT显著高于2006年;中华按蚊是永城市唯一传疟媒介,叮人率裴桥乡为5.8867只/(人·夜),马桥乡为3.7500只/(人·夜),经产蚊比率为54.55%,人血指数为0.6667,媒介能量与基本繁殖率为0.689和1.4536;不同的休止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球形芽孢杆菌生物灭蚊蚴措施后,发病率较上年下降51.0%,与未实施生物灭蚊蚴措施的行政村相比,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城市疟疾仍处于流行之中,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对策可有效遏制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永城市2006年疟疾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河南省永城市2006年疟疾暴发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探讨控制暴发的措施.方法 收集河南省永城市2006年疟疾报告、个案调查、发热病人血检、暴发点漏报调查及年终全民普查等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河南省永城市2006年发病2889例,发病率为222.7/10万,较上年的51.9/10万上升3.3倍.病例主要分布在马桥镇、李寨乡、新桥乡和双桥乡4个乡镇,共发病1825例,平均发病率为1067.3/10万,是永城市发病率的4.8倍,而发病数占永城市发病总数的63.2%.这36个暴发点集中在与安徽省交界的上述4个乡镇,共发病1265例,占4个乡镇发病总数的69_3%,平均发病率为1.8%,其中李寨乡的彭庄村发病43人,发病率达4.0%.分析暴发点的1265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36(730/535),年龄最小的4个月,最大的92岁,其中15岁以下儿童占23.3%(295/1265),5岁以下儿童占2.8%(35/1265);农民和学生发病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4%(928/1265)和23.3%(294/1265).暴发主要在8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现31个暴发点,占暴发点总数的86%.暴发点调查漏报率为5%.年终全民普查发现417例疑似疟疾病例.结论 永城市2006年出现疟疾暴发,疟疾疫情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