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男,49岁。因皮下结节9个月余,发热5 d,于2018年11月19日至我院就诊。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多个散在直径2 ~ 5 cm皮下结节,曾于我院行皮损活检,提示“皮下脂膜炎,不除外皮肤T细胞淋巴瘤”,当时未予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药效学模型,探讨丹皮酚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对RBL-2H3肥大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ELISA法,明确体外RBL-2H3细胞活化分泌组胺及TNF-α动力学特征。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RBL-2H3肥大细胞分泌组胺及TNF-α的影响。结果丹皮酚对RBL-2H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0.22 mg/mL。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分泌组胺的释放率在前30 m in上升较快,30 m in后上升进入平台期;TNF-α分泌的量在1h达高峰。丹皮酚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和TNF-α作用不弱于色甘酸钠0.1,0.5 mg/mL。丹皮酚浓度的对数与其对RBL-2H3细胞释放组胺和TNF-α的抑制率呈线性相关(P=0.000<0.01)。结论丹皮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RBL-2H3细胞分泌组胺和TNF-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owell综合征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例Rowell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Rowell综合征患者均为女性,日晒后出现皮损2例,有用药史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诱发1例,无明确诱因1例.由面部首发皮损蔓延至全身4例,双手背首发皮损蔓延至全身1例,局限于面部及双手足部1例.6例患者均出现指趾端冻疮样皮损.5例伴发热.6例患者ANA均为核颗粒型阳性,抗Sm抗体阳性4例,抗U1RNP抗体阳性5例,抗SSA抗体阳性4例,抗SSA和抗SSB抗体同时阳性1例,抗dsDNA阳性2例.组织病理表现均有角化过度,表皮轻度增生,表皮部分坏死,可见较多角化不良细胞,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入院后确诊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6例患者使用泼尼松剂量为0.6~1.0 mg· kg-1-·d-1,1例患者用过丙种球蛋白200 mg/d治疗,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均加用羟氯喹0.2 g每天2次.随访1年,5例患者未再出现多形红斑或冻疮样皮损,1例失访.结论 Rowell综合征以女性多发,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药物,减量应较红斑狼疮缓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构建标准化卫生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体系,依托区域医联体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卫生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适宜技术遴选方案,培训与再培训的培训模式、柯氏培训评估方法实现培训体系的闭环管理,通过KPI法建立效果评价与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最终基于PDCA循环法建立一套科学、统一、客观、完整、持续有效的标准化卫生适宜技术应用、推广体系。结果 构建了一套融合4种管理手段的标准化体系,并遴选和推广了12项卫生适宜技术。通过区域医联体的带动作用,学员培训后6个月的理论知识掌握率为98%,技术掌握率为92%,医联体成员单位学员的参与率、出勤率、理论知识掌握率、技术掌握率均高于非医联体成员单位学员。结论 医联体视角下的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有助于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定位,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VU后行CTU诊断泌尿系统结石及评估IVU不显影的肾功能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泌尿系统结石IVU 120min不显影引起形态结构异常但不能确诊的患者做CTU扫描。结果对IVU检查不显影或不能确诊的结石大小、部位、扩张程度、梗阻肾的功能做出进一步评估。结论IVU与CTU结合为一体,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环椎椎动脉沟桥与颈性眩晕关系的临床影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椎椎动脉沟桥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提高环椎椎动脉沟桥的认识。方法分析103例环椎椎动脉沟桥X线表现,11例结合脑血管多普勒检查,评价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结果环椎椎动脉沟桥表现为全环型和半环型,后者又分为前半环型、后半环型和双半环型(中间骨性桥板缺如),沟桥可一侧出现,也可双侧出现。全环型沟桥多呈椭圆型,沟桥桥板厚薄不一,密度也可不一致。11例主诉眩晕,照片仅见沟桥存在,而其他未见异常,头颈部前屈、后仰或旋转时,其眩晕症状加重。显示沟桥与眩晕存在密切的关系,沟桥的发生机制应包括环椎解剖变异和环枕韧带钙化或骨化两个方面。结论环椎椎动脉沟桥可以对椎动脉产生压迫,引起供血不足,产生眩晕,应重视环椎椎动脉沟桥的X线诊断。  相似文献   
8.
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病程以及预后变化多端,决定其诊断和治疗的难度。本文将重点阐述诊断和处理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酪氨酸 (tyrosine)是体内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的前体 ,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对其测定主要有色谱分析、光度分析法[1,2 ] 、荧光分析法[3] 、生物传感器技术[4 ] 、经过一步化学反应后将氨基酸转化为电活性物质再用滴汞电极进行极谱测定以及化学修饰电极方法等[5,6] ;而酪氨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分析尚未见报道。我们对酪氨酸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合光谱电化学信息 ,提出了酪氨酸在玻碳电极表面上电化学反应的机制 ;并建立了测定酪氨酸的伏安分析方法 ,在 0 2mol/LHAc NaAc介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