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对大鼠脂肪肝防治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对大鼠脂肪肝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辅以乙醇和CCl4复制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中肝脂、血清肝功能和血脂,以及肝组织中SOD、MDA含量及肝细胞脂变等变化,并以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进行防治,观察该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肝脂及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MDA含显著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能明显降低血脂、肝脂及MDA,增强SOD活性,改善肝功能,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可通过清除机体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平衡,从而达防治肝脂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青芪散对免疫损伤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青芪散小、中、大3种剂量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与迈普新治疗对照,观察其对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肝脏病理的影响.结果:青芪散中剂量组显著降低CD8 ,提高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组能提高NK细胞活性,其中中剂量组疗效与对肝组织病理学影响一样,较对照组稍优,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青芪散对免疫损伤小鼠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抗癌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HCC)对中医证候、甲胎蛋白以及CT复查肿瘤的改善情况,以探讨联合治疗对该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64例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TACE治疗基础上口服抗癌方煎剂,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9/32)、65.6%(21/32),肿瘤初次复发率分别为9.37%(3/32)、34.38%(1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显著改善中医证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HCC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肿瘤的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麝黄膏脐敷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麝黄膏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住院患者 ,治疗组 (32例 )采用基础治疗 +麝黄膏脐敷 ,对照组 (2 7例 )采用基础治疗 (包括保肝药物 ,利尿剂 ,白蛋白 ,抗生素等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2 4 h尿量和尿电解质、肝功能以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彩色多普勒测量门脉血流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4 9.1%。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腹围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 ,2 4h的尿量增多。治疗组 NO含量、门脉血流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麝黄膏脐敷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比单纯基础治疗疗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法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基础治疗;对照组30-ff0,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的频率为2周1次,1次超滤的腹水为3000ml-8000ml,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腹围、24小时尿量、血浆白蛋白、腹水白蛋白、门脉主干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血浆和腹水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患者体重及腹围显著下降,24小时尿量增加,血浆及腹水中蛋白量增加,治疗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量、血浆中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则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水Ⅰ级消退者18例,占56.3%,对照组只有4例,占1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期为早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5~20mg.kg-1.d-1;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茵陈蒿汤,1剂/d,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γ-GT、ALP、ALT、AST、TBil)、免疫指标(IgM、IgG及IgA)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26例(86.7%)患者得到完全反应,与对照组19例(6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γ-GT、ALP、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IgM、IgG、IgA均较前有所下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单用熊去氧胆酸疗效更好,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芪散对免疫损伤性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均采用卡介苗+脂多糖造模。于造模第二天起青芪散小、中、大剂量组小鼠以青芪散小、中、大3个剂量灌胃;迈普新组小鼠以迈普新腹腔注射;病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以氯化钠溶液灌胃。实验共10天,处死后观察各组小鼠NK细胞、IL-2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青芪散中剂量组小鼠NK细胞、IL-2水平显著增高,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病理组、青芪散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与迈普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青芪散对免疫损伤性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和细胞因子的网络调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治疗期间,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利用杂交捕获法检测HBVDNA;利用测序法检测HBV前S区和S区核苷酸序列。评估a决定簇突变对S蛋白抗原性的影响,同时评估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LAM治疗前HBsAg、HBeAg和HBVDNA都呈阳性,治疗36个月后HBsAg阴转,而HBeAg和HBVDNA仍呈阳性;将野生型HBV与突变型HBV的s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S2基因第23~55位核苷酸序列缺失。S基因区a决定簇发生氨基酸替代突变。HBV聚合酶测序分析显示rtM204位的蛋氨酸为异亮氨酸所替代,提示YIDD突变(rtM204I)。结论:LAM治疗期间HBV重叠基因突变可致HBsAg假阴性,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病毒重叠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生脉散灌胃2h及8h后,检测血清大肠杆菌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z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水平。结果生麦散作用2h后可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LPS、TNF-α和iNO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LPS诱导8h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zNOS和iNOS显著升高(P〈0.001),生脉散能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iNOS水平(P〈0.001),而对zNOS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存在严重内毒素血症,并引起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可通过调节一氧化氮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多肽,目前被认为是参与多种生理与免疫过程的重要介质。1962年Omalley等首次证实经内毒素处理的鼠血清中含有一种促使肿瘤坏死的成分。1975年Carswell将卡介苗(BCG)及内毒素注射于小鼠,其血清中发现一种使小鼠肿瘤发生坏死的物质,称之为TNF,并提出此因子由内毒素激活的巨噬细胞(MG)所产生,不仅具有使肿瘤坏死化的作用,且参与抗感染、凝血、发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恶病质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Schleffenbaum研究表明,TNF对脂肪细胞内脂蛋白酶活性、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及肝细胞等功能均有影响。TNF与许多疾病有关,在疾病防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TNF与肝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