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4细胞计数在经血感染的HIV患者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对163例临床确诊的HIV患者CD4细胞计数的检测与其各系统机会感染的发生、临床分期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4〈200/mm^3与CD4〉200/mm^3时机会感染及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CD4〈100/mm^3与CD4〉100/mm^3时相比AIDS的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4细胞计数与HIV各系统机会感染、临床分期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检测CD4细胞数可作为监测HIV病程进展的预兆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效。方法 13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片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个月,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各个系统的影响。结果治疗过程中a-干扰素表现出多个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近期效果较好。结论 a-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肝脏为人体物质代谢的一个重要器官,直接参与到体内药物的整个代谢过程。因人存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合理用药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药物性肝损害。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医院的肝病住院病患中,药物性肝炎占5%-10%,特别是暴发型肝炎的出现多数和药物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原因,以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现回顾分析药物性肝炎5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HIV和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本院 2 48例因并发症而住院治疗的AIDS病人中 10 3例HIV和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 3例HIV和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病例中HIV/HCV混合感染 95例 ,HIV/HBV混合感染 5例 ,HIV/HBV、HCV混合感染 3例 ,各占 3 8 0 0 %、2 0 0 %和 1.2 0 %。输血途径感染 68例 ,单采血浆感染 15例 ,母婴传播途径感染 7例 ,性传播途径感染 5例 ,各占混合感染病例的 71.60 %、15 .80 %、7.45 %和 5 .2 6%。结论 :HIV/HCV混合感染人数和比例远远多于HIV/HBV、HIV与HBV、HCV混合感染人数和比例 ,大多数病人以输血途径和单采血浆途径感染。  相似文献   
5.
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 ,病例集中在冬末春初 ,我院 2 0 0 0年至今 ,共收治麻疹病人 2 12例 ,其中 8个月内婴儿麻疹 31例 ,占总患病人数 14 6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2 0 0 0年至今收治的婴幼儿麻疹 31例 ,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者 4个月 ,小于 6个月龄者9例 ,6~ 8个月龄者 2 2例 ,发病时间从早春开始 ,5月~ 7月份达到高峰。 31例中 16例有麻疹接触史 ,其中有 2例患儿于其母感染麻疹之后发病。 8个月龄患儿 9例全部初种过麻疹疫苗 ,7例患儿母亲曾患过麻疹 ,4例患儿母亲…  相似文献   
7.
因肝炎病毒、药物与酒精刺激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肝炎并胆汁瘀积症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为 :重度黄疸 (少部分无黄疸 )、皮肤瘙痒、粪色变浅等。近 5年来 ,我们应用鲁米那治疗各型肝炎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 3 4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选自近 5年我院住院病人 ,其血清总胆红素均 >正常 5倍 ,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5例 ,年龄 2 4岁~ 3 7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8例 ,年龄 2 2岁~ 46岁 ;慢性肝炎 (重度 ) 5例 ,年龄 3 2岁~ 48岁 ;活动性肝硬化 6例 ,…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种类、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18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预后较好,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结论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对 FibroScan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影响。方法对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 ALT 参考区间正常值上限(ULN)为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 ALT<1× ULN组、1× ULN≤ALT<2× ULN组及 ALT≥2× ULN组。采用 Fi-broScan检测仪测定所有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准确率评价 LSM值在各研究组中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在3组患者中,LSM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LSM值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 AUC分别为0.917和0.970,诊断临界值为7.0 kPa和13.0 kPa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2%和93.3%;LSM值诊断肝纤维化的 AUC和准确率均低于对肝硬化的诊断。LSM 值在 ALT≥2× ULN 组中的 AUC 和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低于其他研究组,但在ALT<1× ULN组和1× ULN≤ALT<2× ULN组的 AUC和诊断准确率相近。结论 FibroScan检测仪测定的LSM值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结论较为可靠。LSM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准确性不受患者外周血ALT水平的影响。患者外周血 ALT水平不超过2× ULN时,LSM值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不受影响,但患者外周血 ALT水平超过2× ULN时,诊断准确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