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脂联素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Akt)通路改善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EPC分为对照组、脂联素组(10μg/ml)、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干预组(干预1组)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干预组(干预2组)。采用四唑盐比色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等方法观察各组EPC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法分析EPC迁移能力,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脂联素处理EPC后,Akt、磷酸化Akt、ERK、磷酸化ERK的表达情况。结果脂联素组EPC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1组EPC增殖、迁移效应较脂联素组明显抑制(P<0.05),而干预2组对EPC增殖、迁移改善效应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脂联素组磷酸化Akt表达明显增加,干预1组磷酸化Akt表达及脂联素组磷酸化ERK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脂联素具有促进EPC增殖、迁移等功能活性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磷酸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8例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SXBXP)和对照组,每组34例。服药12周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其中EPCs以CD34+/KDR+双标记阳性确定,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及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选本研究时EPCs数量和NO水平基本相近,在接受药物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EPCs数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两组比较,SXBXP组患者治疗后的EPCs数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63±12个/106 vs 48±9个/106,P=0.026)。麝香保心丸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增高(68μmol/L±9μmol/L vs 51μmol/L±8μmol/L,P=0.023)。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冠心病患者EPCs的动员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机体NO的合成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59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体外压迫穿刺点止血,43例人工传统压迫止血.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3.0±1.5)min比(20.0±2.5)min,P<0.001]和下肢制动时间[(8.0±1.2)h比(17.0±4.2)h,P<0.001]明显短于人工压迫组;局部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两组无差异.结论 经皮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缩短卧床时间,且不增加血管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只)、高血压对照组(20只)及L-精氨酸治疗组(20只),制作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L-精氨酸治疗组通过胃管灌饲给予L-精氨酸,连续给药8周后,切取各组心室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Survivin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Survivin在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Survivin在L-Arg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高血压对照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需要PCI治疗的患者173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AS组,n=76)和常规治疗组(C组,n=97),治疗7天后行PCI术。术前和术后检测血清hs-CR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h血hs-CRP水平,低于入院时(t=2.413和2.309,P〈0.05)和术后48h(t=2.087和2.368,P〈0.05);AS组PCI术前24h和术后48h血清hs-CRP均低于C组(t=2.007和2.275,P〈0.05)。两组PCI术后SCr较术前升高(t=2.464和2.392,P〈0.05),GFR较术前降低(t=2.496和2.573,P〈0.05);术后AS组SCr低于C组(t=2.337,P〈0.05),GFR高于C组(t=2.145,P〈0.05)。AS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率低于C组(6.58%vs16.49%,χ^2=3.93,P〈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患者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CIN可能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7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生殖道损伤情况及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的发生率11.36%,低于对照组28.41%(P<0.05)。研究组宫颈裂伤、会阴侧切的发生率为5.68%、13.64%,低于对照组15.91%、27.27%(P<0.05);两组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中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1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84例,阿托伐他汀80mg/d)和对照组(83例,阿托伐他汀20mg/d).给药7 d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术前24 h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a-CRP)和血清肌酐均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24 h、术后血清hs-CRP和血肌酐较低,肾小球滤过率较高(均P<0.05);试验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7%(6/84),低于对照组18%(15/83)(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发挥预防造影剂肾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液检测是临床输血安全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有合格的血液标本.工作中制定和实施严密的献血者检测标本留取程序是获得合格标本的前提.为此,笔者就本血站献血者血液标本的采集处理做一总结分析,从而更好的提高血液检测标本的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了解瑞舒伐他汀出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时间点.方法:同期随机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为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颈动脉内膜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低脂肪饮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每月末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经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清TC、TG、LDL-C、hsCRP和MMP-9浓度及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观察指标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血清TC、LDL-C、hsCRP及MMP-9明显下降,从2个月开始TG明显下降,从6个月开始颈动脉IMT明显降低,至6个月末均明显下降(P<0.05~0.01);从3个月开始HDL-C明显升高,至6个月末均明显升高(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和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