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颅脑外伤是各种意外事故的主要死因,具有病情凶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对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且需行去骨瓣减压术的60例病人,进行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与常规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天幕切开加低温液基底池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在常规术式的基础上加行天幕切开、低温液基底池灌洗治疗,与同期32例此类患者应用常规术式治疗进行对比的临床研究。结果天幕切开组36例随访0.5~1年恢复良好16例,中、重残11例,无植物生存,死亡9例.常规术式组32例随访0.5~1年恢复良好9例,中、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7例.结论天幕切开加低温液基底池灌洗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是效果显著的术式,可以明显地降低此类疾病的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奥美拉唑(洛塞克)是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酸分泌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我们应用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来预防和治疗因行颅脑手术而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病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全部6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脑外科住院病人,因头部外伤、脑肿瘤、脑出血住院行手术治疗,入院前均无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史,无消化道肿瘤转移及胃手术史。入院后我们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奥美拉唑组:男28例,  相似文献   
4.
总结102例肾挫伤的诊断与治疗。对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肾损伤,分别实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6年9月~1995年8月,采用上半胃及食管下段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下称断流术),急症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8例,效果满意,兹作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8例,年龄16~64岁,其中20~40岁23例,占60%。26例由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入,12例因出血迅猛直接收入。26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10例曾行脾切除,30例有典型肝硬化病史,26例合并休克,12例合并腹水,血Hb<60g/L18例。肝功能分级[1]I级18例,Ⅱ级16例,Ⅲ级4…  相似文献   
6.
探讨急性液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颅骨骨折板障静脉损伤的出血通过骨膜的去纤维作用成为不凝血,继之通过骨折裂隙进出并积聚于硬脑膜外腔,是本病形成的主要机制。大多数病人仅通过帽状腱膜下血肿穿刺抽液或颅骨钻孔引流即可治愈,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液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收治的24例急性液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有头颅外伤病史,原发性昏迷17例,继发性昏迷8例,24例均有受伤部位颅骨骨折及头皮血肿,硬脑膜外血肿CT值为20-50Hu。治疗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钻孔血肿引流术10例,帽状腱膜下血肿穿刺术8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颅骨骨折板障静脉损伤的出血通过骨膜的去纤维作用成为不凝血,继之通过骨折裂隙进出并积聚于硬脑膜外腔,是本病形成的主要机制。采用恰当的方法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泮托拉唑预防和治疗颅脑手术并发应激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泮托拉唑是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酸分泌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我们应用泮托拉唑静脉注射,预防和治疗因颅脑手术而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102年5月~2004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活29例(83%),其中恢复良好21例(60%),中残6例(17%),重残1例(3%),植物状态1例(3%),死亡6例(17%)。结论尽早大骨瓣减压、清除颅内血肿、早期降温、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少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9年6至2011年3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行PICC的患者168例,分别采取常规静脉穿刺后20ml生理盐水行脉冲式封管(对照组90例)和穿刺后即刻连接液体输入(观察组78例)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中9例患者PICC管的头端进入颈内静脉,成功率为90%;观察组有1例患者PICC头端进入颈内静脉,成功率为98.7%。结论 PICC置管过程中通过液体快速输入、观察滴速及观察患者局部异常情况的方法,在不借助现代影像学仪器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移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