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食管癌病人就诊时多已晚期,多数病人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放射治疗。食管癌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10%~15%,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约占总死亡率60%~70%。如何提高局部控制率,成为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我院自1999年7月~2003年3月,共对60例食管癌患者实施适形放射治疗,笔者分析其治疗计划方案,利用物理手段改善病变(靶区)与周围正常组织及危险器官的剂量分布,有效地提高局部放疗剂量,进而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及分析电子束射野挡铅块、限光筒端与患者皮肤表面(或测量模体表面)的空气间隙对射野输出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瑞典Scanditronix心司生产的RFA-300型三维水箱及RK-8304指形电离室探头,测量瓦里安1800及西门子直线加速器的多档能量电子束的照射野输出固子。结果 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射野输出因子随限光筒大小、射野档块太小及源皮距的改变而改变,但规律性不如光子线明确。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对本单位所配置的电子束限光筒的各种条件应实际测量输出因子,以减少不必要的剂量误差。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摆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等新技术的开展 ,实施这些技术时对放射治疗的摆位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放射治疗摆位技术是放疗计划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对此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1 治疗体位的确定在治疗计划实施之前先要确定治疗体位。合适的体位既要考虑到设野的要求 ,又要考虑到病人的舒适度和每次摆位的重复性。治疗体位确定是关系到病人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好坏的关键 ,一般病人通常取仰卧位 ,双手平放身旁或置于胸前的自然体位。如头颈部治疗的病人 ,头不宜过仰 ,否则引起病人体位不适 ,如果在治疗过…  相似文献   
4.
吴爱敏 《黑龙江医学》2012,36(6):443-444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诱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熟知产科急性DIC的早期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诱发产科急性DIC的原发疾病,及时去除病因是抢救产科急性DIC的关键。根据诱发疾病及DIC病情,选择性使用肝素。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制新型后装治疗适形施源器。方法:依不同病人的鼻咽腔结构,用橡皮擦制成特异模体置入鼻腔进行观察和放疗。结果:自制施源器时软腭的保护性好,不影响斜坡及脊髓的剂量分布,减轻放疗并发症。结论:具有经济性,简单易做,实用性强,患者舒适感强;既保护了正常组织,也保证靶区得到足量的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离体水平模拟调强放疗照射鼻咽癌细胞系对其放射生物学的影响。方法模拟调强放疗过程对鼻咽癌细胞系进行脉冲式照射,将处方剂量分为1.8、2.0、2.2、2.5Gy4组,每组分别分成1min之内(1个子野),10min(10个子野)、20min(20个子野)、30min(20个子野)完成。照射后经培养计数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1.8Gy组、2.0Gy组、2.2Gy组及2.5Gy组分别延长照射时间后细胞存活率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且与照射时间无明显相关关系。求得4组实验结果的均数,细胞平均存活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关系数r=0.999,P=0.000。相对于1min的常规放疗,10min、20min和30min的平均细胞生存率分别为1.033、1.081和1.117。结论单次照射后延长照射时间并不能降低放射生物学效应;而多次照射的平均细胞放射生物学效应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距离照射放疗贴近肿瘤组织 ,使肿瘤组织可以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 ,而临近的正常组织 ,由于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而迅速衰落 ,受量较低。近年 ,近距离后装治疗已成为外照射放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敷贴照射技术是近距离后装照射的一种照射方式 ,临床上适用于皮肤、浅表组织的照射。本文介绍一种高剂量率铱 - 1 92敷贴式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的计划设计技术。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荷兰核通公司的后装治疗计划系统软件及硬件配备 ,0 .5 cm或 1 cm厚度的组织补偿胶体及施源管、坐标纸、数字化仪。1 .2 方法 :(1 )模块的制作 :首先选择一…  相似文献   
8.
全身放射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这种疗法作为巩固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疗后CR)1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我们从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对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全身放射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干燥法对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提高临床内镜消毒的质量。方法将消毒后的9条胃镜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抽吸的方法干燥,试验1组用压缩空气吹干的方法干燥,试验2组用75%乙醇注流各孔道后,再用压缩空气吹干的方法干燥;对干燥好的内镜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各组菌落数以评估3种干燥方法对消毒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1组和2组细菌培养的菌落数分别是(4.33±10.55)CFU/件和(4.00±10.36)CFU/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33±86.18)CFU/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1组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1组省时省力简单易行。结论消化内镜消毒后加用压缩空气吹干,能够提高内镜消毒的质量,并操作简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腹盆部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每次照射前进行首次摆位的CBCT扫描,然后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线性方向(x、y、z)和旋转方向(u、v、w)的摆位误差,对误差进行调整后再次获取CBCT图像,分析并记录纠正后的摆位误差。结果18例患者进行CBCT扫描488次,在x、y、z、u、v、w6个自由度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718±2.3221)mm、(2.076±4.8415)mm、(-1.465±3.0042)mm、(0.349±1.1481)°、(-0.170±1.1382)°、(-0.431±0.7493)°,纠正后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07±0.4043)mm、(-0.334±0.9687)mm、(-0.117±0.9928)mm、(0.163±0.5696)°、(0.142±0.5597)°、(0.004±0.4111)°。与纠正前比较,纠正后摆位误差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次治疗前通过CBCT获得分次间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对提高放射治疗精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