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82例AECOPD患者肝功能异常临床处置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保肝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ECOPD合并肝损害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治疗前后检验结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肝功能转归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后症状、动脉血氧分压(PaO2)、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肝功能各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随pH值、PaO2、PaCO2指标的改善及感染的控制,肝功能亦逐渐恢复至正常。酸中毒时(pH〈7.35)pH值与ALT、AST结果显著负相关,PaO2与ALT、AST结果显著负相关,PaCO2与ALT、AST结果显著正相关。结论 AECOPD患者肝脏功能有明显的损害,给予抗感染等原发病治疗,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但常规护肝降酶治疗对转归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b(+)及HBcAb(+)、HBsAg(+)和HBeAg(+)及HBcAh(+)、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痨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 38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9%(73/384),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 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痨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冈素;临床应用抗痨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b(+)及HBcAb(+)、HBsAg(+)和HBeAg(+)及HBcAh(+)、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痨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 38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9%(73/384),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 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痨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冈素;临床应用抗痨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63例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的类型以麻疹样药疹及猩红热样药疹多见.致敏药物中以利福平最多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最少见.药疹在诊疗后3~13d消退,平均7d.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保肝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AECOPD合并肝损害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治疗前后检验结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肝功能转归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后症状、动脉血氧分压(PaO2)、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肝功能各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随pH值、PaO2、PaCO2指标的改善及感染的控制,肝功能亦逐渐恢复至正常.酸中毒时(pH<7.35)pH值与ALT、AST结果显著负相关,PaO2与ALT、AST结果显著负相关,PaCO2与ALT、AST结果显著正相关.结论 AECOPD患者肝脏功能有明显的损害,给予抗感染等原发病治疗,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但常规护肝降酶治疗对转归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型性肝炎(乙肝)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128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标准抗结核治疗组(A组)44例:使用2HREZ/7HRE方案治疗;左氧氟沙星组(B组)42例:使用9HL2E方案,强化期加用左氧氟沙星;标准抗结核治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C组)42例:在标准抗结核治疗组方案2HREZ/7HRE的基础上同时服用拉米夫定。观察3组疗程完成情况,X线胸片病灶显著吸收率(简称显吸率)、痰菌阴转率、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等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退组率分别为:40.9%(18/44)、11.9%(5/42)、8.9%(5/56)(χ2=18.22,P<0.01);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和病灶显吸率分别为:53.8%(14/26)、81.1%(30/37);90.0%(36/40)、38.5%(10/26);62.2%(23/37)、70.0%(28/40)(χ2=7.04~4.46,P<0.01或P<0.05)。抗结核治疗结束时A、B、C 3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分别为:(0.73±0.37)μmol·s-1·L-1、(0.68±0.30)μmol·s-1·L-1、(0.47±0.14)μmol·s-1·L-1(t=4.39,P<0.00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别为:(0.68±0.33)μmol·s-1·L-1、(0.65±0.32)μmol·s-1·L-1、(0.42±0.13)μmol·s-1·L-1(t=4.63,P<0.001);总胆红素(TB)分别为:(17±4.38)μmol/L、(16±4.01)μmol/L、(13±4.21)μmol/L(t=9.97,P<0.001);血清HBV DNA分别为:(6.3±0.6)log拷贝/ml、(6.1±0.8)log拷贝/ml、(3.1±0.4)log拷贝/ml(t=378.65,P<0.001),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组和C组治疗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疗效好,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患者易坚持耐受,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b(+)及HBcAb(+)、HBsAg(+)和HBeAg(+)及HBcAh(+)、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痨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 38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9%(73/384),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 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痨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冈素;临床应用抗痨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状况。方法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b(+)及HBcAb(+)、HBsAg(+)和HBeAg(+)及HBcAb(+)、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痨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38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9%(73/384),乙月十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几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痨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用抗痨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