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脏Ⅸ段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肝脏Ⅸ段肿瘤病例的CT和DSA资料,由CT做出定位诊断,在DSA上观察肝脏Ⅸ段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情况.观察肝动脉的各级分支,统计这些分支向病灶供血的例数,分析肝脏Ⅸ段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来源.根据病灶染色情况,以积分法确定这些肝动脉分支向病灶供血的多少.结果 肝脏IX段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来源十分广泛,MHA、RPHA、RAHA、LMHA和CallA向病灶供血的例数分别是7、6、5、5和2例(X2=2.800,P=0.592,Chi-square test),积分分别是15、13、11、6和2分(X2=9.657,P=0.047,Kendall's W).RHA和LHA的积分分别是38和9分(Z=-2.243,P=0.025,Wilcoxon).未见CyA和LLHA向病灶供血的病例.结论 RHA和LHA系统都有可能向肝脏Ⅸ段肿瘤供血,RHA供血比LHA多.MHA、RPHA、RAHA、LMHA是主要的供血支.  相似文献   
2.
对不能手术治疗的食管癌 ,笔者采用放射治疗同期进行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 2 2例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 ,由于食管没有自己的特有动脉 ,给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带来难度。笔者分析本院 2 2例食管癌动脉插管DSA表现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2例中男 18例 ,女 4例。进食梗阻症状 1~ 8个月。肿块型 10例 ,溃疡型 9例 ,缩窄型 3例。食管上段 3例 ;食管中段气管分叉以上 6例 ,气管分叉以下 9例 ;食管下段 4例 (2例侵及腹段食管 )。 2 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鳞癌。DSA造影方法 :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插图 1 食管上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食道癌患者的术前准备方法及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60例经食管置入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准备情况和术中配合的护理方法,观察其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食管狭窄段开通良好.术后1周能进软食,吞咽困难明显改善,全身状况明显好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术前准备和术中精心配合,有利于提高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动脉输注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10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肿瘤患者,在病程的某个阶段,经动脉途经输注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药物及免疫增强剂IL-2。结果:68例胰腺癌患者中有29.4%获疼痛程度、止痛剂用药显著而持久的改善。受益反应持续时间为19.2周,中位生存期7.1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5.6%、23.5%、17.6%.1l例胆囊癌患者中有27.3%获疼痛程度、止痛剂用量的显著而持久的改善,临床受益反应持续时间为18.8周。中位生存期7.45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4.5%、27.3%、18.2%。8例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达62.5%,1年生存率37.5%;6例肠癌有效率达83.3%,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3.3%;7例肝癌有效率85.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2.9%。结论:经动脉输注吉西他滨能明显改善晚期肿瘤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在CT检查广泛应用的今天,一部分普通摄影断层已逐渐被取代。但支气管侧后倾斜位断层有着自身特殊的优点,仍被临床应用。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理想的支气管侧后倾斜位片,其胸推的倾斜最大矢状径影像非常清楚,无一例外。由此我们经过不断改良,获得一种轻易掌握、操作简便、选层准确性高的支气管侧后倾斜位断层,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00例支气管侧后倾斜位断层,男、女之比为4:1,年龄从18岁~76岁,平均45岁。方法1.体位倾斜角;左右支气管侧后倾斜位(人体冠状面与台面夹角)均选择60”角。2.左右后斜60”角体位,量其胸6椎体…  相似文献   
6.
肝癌动门脉分流动态增强CT和DSA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动门脉分流(APS)的CT和DSA表现,评价CT和DSA诊断不同类型AP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癌APS患者的动态增强CT和DSA资料。将APS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分析3种类型APS的3期动态增强CT和DSA表现。结果:APS的基本影像学表现是在动脉期门静脉系统提前强化和相应供血区的肝组织明显强化。27例中CT共检出APS39个,其中中央型11个、周围型18个、弥漫型10个;DSA检出APS51个,其中中央型11个、周围型30个、弥漫型10个。在周围型APS诊断上,CT不及DSA(P<0.05),但两者均存在不足。结论:APS具有特征性的CT和DSA表现。CT和DSA可以准确地评价中央型和弥漫型APS,但评价周围型APS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评价瘘腔引流管在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价值.方法 2004年5月- 2010年9月共诊治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78例.32例患者(Ⅰ组)采用胸腔引流管为主的"三管"法传统治疗,即透视下放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46例患者(Ⅱ组)采用透视引导下经鼻瘘腔负压引流管置入为主的新"三管"法介入治疗,即透视引导下放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瘘腔负压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在瘘腔引流管置放成功后即拔除.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DSA透视引导下一次置管成功,胸腔引流管在Ⅰ组患者术后常规置放,位置准确.Ⅰ组24例存活患者的瘘腔平均治疗时间为(54.6 ± 7.9) d;死亡8例,病死率为25.0%.而Ⅱ组44例存活患者的瘘腔平均治疗时间为(31.0 ± 8.1) d;死亡2例,病死率为4.3%.两组患者的瘘腔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DSA透视引导下留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经济.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旋转DSA技术在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肺癌患者应用常规DSA检查,支气管动脉解剖情况显示不明确,进一步行旋转DSA进行检查,观察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脊髓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旋转DSA显示支气管动脉解剖优于常规DSA。8例旋转DSA图像清晰地显示脊髓动脉。20例中,右侧支气管造影中有12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其中有5例通过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吻合;左侧支气管动脉造影中有8例与肋间动脉共干,其中有3例通过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吻合。结论:旋转DSA技术对支气管动脉的结构显示极佳,有助于顺利实施肺癌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