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会超  赵逵  文学铨 《贵州医药》2003,27(6):515-516
下消化道出血率远不及上消化道出血,但病因繁多。自1997年6月至2001年7月我院对下消化道出血412例行结肠镜检查,现将其出血原因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12例均以便血为主诉,病程1天至3年不等,其中男性251例(60.9%),女性161例(39.1%),男女之比为1.56:1,年龄7~85岁,平均年龄为47.8岁。其中全便血者均经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全部病例行结肠镜检查,除发现结肠病灶或新生物引起肠腔狭窄不能继续插镜外,其余均达回盲部或回肠末端。  相似文献   
2.
氩气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 APC )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 ,有止血和破坏病变组织的双重作用 ,且不易导致出血和穿孔.我们自2009 年3月以来开展对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upper esophagus,HGMUE)是一种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是指胃黏膜出现于食管上段,为临床少见病。由于有不少报道证实其有癌变的趋势,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在1085例次胃镜检查中检出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MALT)淋巴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表现与胃溃疡、胃癌及胃息肉相似,甚至内镜下病理活检都难以与胃癌鉴别,病理类型多样且复杂,故临床诊断困难,为此我们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高原  吴会超  王海波 《贵州医药》2002,26(3):260-260
本文就本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应用奥曲肽组治疗38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 ,与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 (联合组 )治疗相应病人 4 1例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人资料  79例病人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经胃镜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奥曲肽组 38例 ,男性 30例 ,女性 8例 ,年龄 31~ 6 9岁 ,平均年龄5 1 78岁。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 (联合组 ) 4 1例 ,男性 33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7~ 74岁 ,平均 4 9 84岁。两组病例肝硬化病情特点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Child分级等资料差异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对AAD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继发AA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符合AAD纳入标准者20例,均为住院患儿,年龄5月~11.3岁(平均年龄23.5月),85%(17/20)≤24月,基础疾病:60% (12/20)为重症肺炎,10%(2/20)为外科手术反复住院,25%(5/20)为消化性溃疡,5%(1/20)为下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使用二代头孢及三代头孢等抗生素,全部患儿在联合使用抗生素住院治疗5~18 d后出现腹泻、腹痛等表现,均伴粘液血便,其中1例大便见典型伪膜排出伴中毒性巨结肠等表现,检查:所有患儿出现症状后均行大便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均提示不同程度菌群失调,细菌及真菌培养检查未见异常,5% (1/20)例惠儿行结肠镜见典型伪膜性肠炎表现.治疗:所有患儿诊断明确后停用相关抗生素,其中10% (2/20)加用甲硝唑,5% (1/20)甲硝唑联合万古霉素等治疗,所有患儿均治愈.结论:AAD多在应用抗生素后继发,年龄越小发生机率越高,联合使用制酸剂后更容易发生.若出现临床症状,结合简单、快速的大便涂片等检查,能及早发现、治疗.同时必须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防止A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局部消化道病变(Gastrointes-tinal disease,G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29例消化道病变(食管4例、胃13例、十二指肠1例、结肠5例、直肠6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后(6例病变位于黏膜层、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9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12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Hook Knife和IT-2 Knife进行ESD治疗。结果 24例成功完成ESD治疗,完整切除率达83%,病变最大直径0.4~5.0cm(平均2.7cm),手术时间15~145 min(平均75.5 min)。无1例出现术中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无1例出现皮下气肿、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术中消化道穿孔3例(胃窦、胃底和十二指肠),转外科急症开腹手术;术中发现1例病变部分突出腔外(胃底)和1例病变已向深部浸润(胃窦),也转外科手术。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1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9.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H)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因。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及其联合使用是目前药物治疗EVH的主要方法。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胃复安)具有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曲张静脉压力和奇静脉血流量的作用[1,2]。本文旨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及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门诊行肠镜检查的3 8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患者378例,患者均接受高频电切手术治疗。结果 378例患者中腺瘤性息肉158例(14.21%),炎性息肉132例(34.11%),增生性息肉55例(14.21%),幼年性息肉33例(8.53%)。大肠息肉主要生长在直肠及乙状结肠位置,与盲肠、横结肠及升结肠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不同类型息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离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4种类型息肉1次性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腺瘤性息肉术后1、3及5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P <0.05)。结论 高频电切术对不同类型大肠息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30~60岁直肠或乙状结肠息肉患者属需加强随访,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