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5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实施乳腺癌个体化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 ,其前提是将肿瘤细胞培养成活。为得到较高的成活率 ,取手术切除新鲜乳腺癌标本的瘤细胞进行体外短期培养 ,探索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细胞的原代培养的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 :乳腺癌病理类型与细胞成活率有一定关系 ,培养过程中避免污染和处理好消化过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构建四环素调控的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 ,并研究其体外转移后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胰岛素基因的四环素调控表达系统 ,用脂质体转移法导入成肌细胞 ,以不同浓度的强力霉素诱导 ,检测诱导后胰岛素原mRNA表达及胰岛素 /胰岛素原水平。结果RT PCR显示此基因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在加药 2 4h后开始增加 ,至第 7天仍在增加 ,撤药后迅速下降 ,至撤药后第 5天下降到基础水平。不同诱导药物浓度诱导的胰岛素产量明显不同 (P <0 .0 5 ) ,而细胞内和培养基中的胰岛素浓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单一四环素调控的胰岛素原表达系统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并呈现强力霉素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细胞培养实验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骨形成,采用动物实验观察胰岛素和他汀类药物立普妥对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大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分组: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选择10只为空白对照组,余45只经鼠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40只符合造模标准,随机分为糖尿病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所有大鼠皆给予相同普通饮食。胰岛素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于实验第4天接受中效胰岛素治疗,6~8U/d分两次颈背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按每只鼠每周血糖进行调整。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于实验第4天给予立普妥1.25mg/kg灌胃。糖尿病未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③实验评估:9周末用乙醚麻醉,每组取4只大鼠去眼球取血之后处死。14周末应用同样方法处死剩余大鼠。均取腰椎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平均骨小梁厚度和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血中Ⅰ型胶原氨基端肽测定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检测方法(碘标记)。结果:实验期间大鼠死亡5只,其中糖尿病未治疗组1只于第3周死亡,胰岛素组2只于第6周死亡,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2只于第7周死亡。①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9周末立普妥治疗组、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光镜下见骨质疏松表现。14周末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治疗组骨组织微观结构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②平均骨小梁厚度:9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14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9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4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④Ⅰ型胶原氨基端肽水平:9周末:立普妥治疗组和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14周末: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和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①糖尿病大鼠造模9周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②糖尿病大鼠骨质变化表现为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作用,主要以骨吸收增强为主。③立普妥及胰岛素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骨质的形成,抑制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姜黄素对胰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MTT法、Annexln V-FITC/PI双染法、细胞周期分析法、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姜黄素对Pan02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姜黄素对Pan02细胞Bax,Bcl-2,COX2,Bak.Survfvin mRNA的表达。结果(1)姜黄素抑制Pan02细胞生长呈量效关系;(2)姜黄素处理组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2/M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细胞比例减少;(3)姜黄素处理组细胞发生凋亡.表现为凋亡细胞比例增多,形态上出现明显细胞凋亡:(4)姜黄素处理组Pan02细胞Bcl-2和Bak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COX-2.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变化。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Pan02细胞增殖,它可改变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Bcl-2家族而不是IAP家族(至少不是Survivin)参与了Pan02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7例ACS患者随机为两组:54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20mg组);53例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10mg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住院期和出院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20mg组和10mg组调脂幅度分别为: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34.3%与24.7%,甘油三脂(TG)降低30.9%与23.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32.4%与25.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9.7%与5.4%,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总达标率55.6%与41.9%,TC达标率64.7%与49.6%,LDL—C达标率66.1%与48.1%,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调脂幅度分别为:TC降低37.9%与30.6%,TG降低38.5%与25.1%,LDL—C降低49.1%与29.9%,HDL—C升高16.8%与10.7%,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总达标率62.1%与44.1%,TC达标率72.5%与52.2%,LDL—C达标率71.2%与51.1%,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20mg组住院期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10mg组(P〈0.05);出院后复发性(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率20mg组明显低于10mg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能有效调降脂、提高达标率,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春玉  王波  赵明  季晓鹏  何丽萍  吕申  叶建珏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138-2139,T001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立普妥Lipitor)治疗后骨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血中I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水平变化,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单纯随机分为糖尿病(D)、立普妥治疗组(L),空白对照组(C),每组10只。D组和L组大鼠经鼠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大鼠流向生理盐水。L组大鼠予立普妥灌胃。9周及14周分别处死大鼠,取骨与血行骨组织形态计量法分析及应用放免方法检测PINP水平。结果 9周末,D组和L组光镜下见骨质疏松表现,PINP水平:C组(63&;#177;7)μg/L,D组(67&;#177;3)μg/L,L组(100&;#177;11)μg/L,D组和C组无差异,L组明显增高(P&;lt;0.05)。14周末D组仍见骨质疏松征象,而L组微观结构较9周末明显改善;PINP水平:C组(60&;#177;11)μg/L,D组(62&;#177;8)μg/L,L组(92&;#177;6)μg/L,D组与C组无差异,L组显著增高(P&;lt;0.01)。结论 立普妥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骨质的形成,抑制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胃癌中hMLH1、hMSH2、PTEN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一些癌基因基因以外,错配修复(m ism atch repair,MMR)基因也与胃癌的发生与演进密切相关。研究证实,MMR基因能够纠正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错配,避免癌相关基因的突变,保护基因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从而抑制癌的发生。在已经发现的MMR基因中,hMLH1和hMSH2与胃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引起肾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假手术组(SO组)只暴露腹腔但不结扎胆管,胆总管结扎组(BDL组)以双重结扎胆管中间离断方法制成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于术后行光镜下肾脏病理学检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肾细胞DNA的断裂形式,测定血清中D-Bil、TBA、GOT、GPT、Cr和BUN的含量,检测尿β2-微球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DL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O组(P〈0.05),出现细胞凋亡特征性DNA梯状带;其肾脏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SO组(P〈0.01),并于术后7d达高峰,14d时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开始下降。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功能损害过程中存在肾脏细胞凋亡,梗阻性黄疸可反馈性启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hMSH2、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其中,p53和PCNA在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2)胃癌中hMSH2/PCNA及p53/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MSH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hMSH2与PCNA之间的相互调节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