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介入检查与治疗前、中、后的良好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成功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550例实施介入检查与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5年3月至1998年9月间,选择我院脑血管畸型、大动脉炎、消化道出血、肢体动脉血栓形成、各种肿瘤等共550例进行介入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20例,女230例。年龄在2~78岁之间,<3岁1例;4~7岁5例;8~14岁,9例;15~20岁25例;21~45岁200例;46~60岁188例;61~78岁122例。2 方法采用改良后的Seldinger技术,用穿刺针穿过股动脉前壁,插入导丝经导丝置入导管,将导管插至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431例全脑血管造影,探讨颅内血管病变用DSA全脑血管造影的价值。材料和方法:92年至96年行DSA全脑血管造影43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选择性或/和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瘤经显微神经外科证实。结果:动脉瘤155例,血管畸形76例,占位性病变48例。颅内动脉瘤发生在大脑前动脉系统为42.58%,而前交通动脉瘤为大脑前动脉系统的74.24%。颅内动脉瘤为全脑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的首位,其次为血管畸形,颅内占位。本组阴性率为25.75%。结论:CT、MR发现颅内出血或血管畸形时,不一定全脑血管造影有阳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盆腔动脉造影正位与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最佳位置 ,指导医生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 ,采用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血管造影 ,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同侧斜位造影 (将斜位造影分为 16°~ 30°,31°~ 4 5° ,4 6°~ 6 0°三组 ) ,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结果进行对比 ,选择出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与角度。结果  (1)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6 %、6 5 .4 %和 12 .5 %(χ2 =2 8.12 ,P <0 .0 1)。 (2 )同侧斜位 16°~ 30°、31°~ 4 5°和 4 6°~ 6 0°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2 5 %、85 .7%和75 %。结论 髂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为同侧斜位 ;最佳倾斜角度为 31°~ 4 5°。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与有关科室间、医患之间的相互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回顾性总结了十年间1806例介入诊疗中介入组之间、介入科与相关科室之间、与领导及患者之间相互配合的体会,报道如下。在介入放射诊疗操作过程中及术后,介入放射科之间的相互合作十分重要。尤其是难度较大的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仅靠个人的操作技术难以成功。术者与助手之间,台上与台下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使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难度较大的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术中及术后随时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及时得以控制,避  相似文献   
5.
上肢巨大血管畸形累及范围由腋动脉至掌弓动脉实属少见,近日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7岁,不明原因右上肢胀感并逐渐增粗5年。近一年来加重伴右中指皮肤紫绀、破溃入院。 体查:右上肢较左侧增粗、增长,右前臂及上臂中、下部多发团状血管扩张,右上肢外侧及拇指、食指、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0例12支头臂于动脉狭窄 PTA 结果。锁骨下动脉9支,右无名动脉3支。经球囊导管扩张以后,7支狭窄解除和基本解除,3支改善,其中2支锁骨下动脉窃血消失。狭窄度由87.1%增宽至33.6%,患臂血压由平均12.7/8.5kPa (95.4/64mmHg)升高为17.9/10.6kPa (134.4/80mmHg)。随访4~17个月,1例狭窄复发。全部无并发症。对脑栓塞并发症、适应症、禁忌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的影像特征,比较DSA与CT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9例大脑中动脉瘤的DSA及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瘤单发16例(84.2%)、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膝段16例(84.2%)、瘤体较大者10例(52.6%)、囊状动脉瘤15例(78.9%),其中7例动脉瘤顶指向外侧,仅1例指向内侧。CT示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4例伴颅内血肿;2例单纯颅内血肿;6例颅内血肿中有3例为颞叶血肿,其动脉瘤均位于大脑中动脉膝部且瘤顶指向外侧。结论:DSA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数量、位置及膨突方向对诊断本病有决定性意义。而CT对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血肿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两者相互补充,方能全面了解大脑中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大脑后动脉内侧段与后交通动脉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64例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资料,就大脑后动脉内侧段异常在后交通动脉所占的比率,与后交通动脉瘤的关系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大脑后动脉内侧段异常(AIS-PCA)是发生后交通动脉瘤(PcoAA)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女性及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脑后动脉内侧段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强调了大脑后动脉内侧段异常对后交通动脉瘤的影象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13例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患者。结果 13例动脉造影显示4例颈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4例肾动脉及1例腹主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12例应用导丝顺利完成PTA治疗后,置放自扩展式Wall stent、记忆合金式Symphony及Angiomed支架12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及支架通畅,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是治疗外周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90钇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90钇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1996年8月至1998年5月,应用^90钇治疗肝癌17例,采用含有^90钇的三明治疗法:首先注入^90钇和超注化碘油悬浮液,然后注入三联合化疗药,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对其中12例施行了经皮股动脉药盒导管系统植入,并对操作技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