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对变形链球菌附着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no-HA溶液加入到轻唾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变形链球菌,2d后测定粘附于变形链球菌吸附板表面变形链球菌量.并进行比较;对已附着变形链球菌的吸附板放入Nano-HA溶液中,观察变形链球菌的脱落情况。结果:Nano-HA对变链菌的附着有抑制作用和对已附着的变形链球菌有解粘附的作用。结论:Nano-HA对变链菌的粘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因其与天然骨中的盐类成分一致,与骨中羟基磷灰石的尺寸接近,因而成为骨修复材料的较好选择。 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动物实验观察,2003-01/2005-06于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可行性。 材料:采用磷酸二氢钙和氢氧化钙中和反应构造体系,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适量加入形核剂,使反应物成为胶体状态,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针状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再进行烧结除处理,得到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直径为1~56 nm。 方法:24只大耳白兔于颌下区备皮,麻醉后在下颌骨体部以GX微型钻机慢速制作一面积为1.5 cm×1.5 cm 的骨缺损。将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12只/组。实验组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采用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并应用抗生素5 d。 主要观察指标: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骨缺损后骨密度的变化。 结果:骨缺损修复后,实验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与正常的骨密度接近并趋于稳定;对照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 0.01) 。 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骨成熟较快,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24只健康的中国哈尔滨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下颌骨体部制作面积为1.5 cm×1.5 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修复后第1、4、8、12周分别处死,X线拍片,采用图像分析处理程序进行骨密度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骨缺损修复后,实验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与正常的骨密度接近并趋于稳定;对照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骨成熟较快,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纳米羟基磷灰石在牙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纳米羟基磷石(HA)牙膏中的应用研究,及该牙膏对唾液蛋白质,葡聚糖的吸附作用和对人工龋的再矿化作用的研究和局部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此种牙膏对唾液的蛋白质,葡聚糖的有较强吸附作用;可提高釉质的抗酸力且能使早期龄再矿化。  相似文献   
5.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兔颌骨缺损的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纳米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组织相容性、生长特性、生物降解性及修复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模型兔的生长特性及生物相容性。 设计:随机分组动物实验。 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 材料: 选用24只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 体质量2.5~3.5 kg,由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处置过程符合动物伦理标准。Nano-HA由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提供,常规高温高压消毒备用。普通HA购自武汉工业大学,粒径为1.0~2.0 μm。 方法:实验于2001-11/2006-05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摸球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实验兔在下颌骨体部造成直径1.5 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术后1,4,8,12周分别麻醉后处死,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分的组织生成量,并进行组织学定性和定量分析,观察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新生骨生成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新生骨生成情况。 结果:实验组骨缺损修复区随时间增长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直至与正常骨接近而趋于稳定,对照组骨痂不能长入材料内。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与新生骨之间呈直线负相关(r =-0.912 0,P < 0.01)。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新生骨与纳米羟基磷灰石之间相互关系密切,且随着新生骨不断产生、增多,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 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与新生骨组织结合且成骨较快,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纳米羟基磷灰石牙膏对人工龋再矿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正畸拔除前磨牙形成早期人工龋,再使用含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牙膏和空白牙膏分别进行再矿化实验。方法:然后利用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检测矿化效果。结果表明:含纳米羟基磷灰石牙膏可提高釉质的抗龋力,并能使脱矿的牙釉质再矿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健康的中国哈尔滨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下颌骨体部制作面积为1.5cm×1.5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修复后第1、4、8、12周分别处死,X线拍片,采用图像分析处理程序进行骨密度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缺损修复后,实验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与正常的骨密度接近并趋于稳定;对照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骨成熟较快,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纳米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组织相容性、生长特性、生物降解性及修复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模型兔的生长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分组动物实验.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 选用24只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 体质量2.5~3.5 kg,由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处置过程符合动物伦理标准.Nano-HA由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提供,常规高温高压消毒备用.普通HA购自武汉工业大学,粒径为1.0~2.0 μm.方法:实验于2001-11/2006-05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摸球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实验兔在下颌骨体部造成直径1.5 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术后1,4,8,12周分别麻醉后处死,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分的组织生成量,并进行组织学定性和定量分析,观察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新生骨生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新生骨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修复区随时间增长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直至与正常骨接近而趋于稳定,对照组骨痂不能长入材料内.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与新生骨之间呈直线负相关(r =-0.912 0,P < 0.01).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新生骨与纳米羟基磷灰石之间相互关系密切,且随着新生骨不断产生、增多,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与新生骨组织结合且成骨较快,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因其与天然骨中的盐类成分一致,与骨中羟基磷灰石的尺寸接近,因而成为骨修复材料的较好选择.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动物实验观察,2003-01/2005-06于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材料:采用磷酸二氢钙和氢氧化钙中和反应构造体系,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适量加入形核剂,使反应物成为胶体状态,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针状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再进行烧结除处理,得到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直径为1~56 nm.方法:24只大耳白兔于颌下区各皮,麻醉后在下颌骨体部以GX微型钻机慢速制作一面积为1.5cm×1.5cm的骨缺损.将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12只/组.实验组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采用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并应用抗生素5 d.主要观察指标: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骨缺损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骨缺损修复后,实验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与正常的骨密度接近并趋于稳定;对照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骨成熟较快,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因其与天然骨中的盐类成分一致,与骨中羟基磷灰石的尺寸接近,因而成为骨修复材料的较好选择。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动物实验观察,2003—01/2005—06于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材料:采用磷酸二氢钙和氢氧化钙中和反应构造体系,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适量加入形核剂,使反应物成为胶体状态,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针状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再进行烧结除处理,得到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直径为1-56nm。方法:24只大耳白兔于颌下区备皮,麻醉后在下颌骨体部以GX微型钻机慢速制作一面积为1.5cm&#215;1.5cm的骨缺损。将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12只,组。实验组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采用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并应用抗生素5d。主要观察指标: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骨缺损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骨缺损修复后,实验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与正常的骨密度接近并趋于稳定;对照组骨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骨成熟较快,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