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及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已成为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1],约90%的垂体瘤可以通过经蝶窦手术切除。我院2006-02—2010-10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1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切除手术在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中的应用安全性及对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0例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手术组和显微手术组,各40例。常规手术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手术治疗,显微手术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切除手术治疗。评价患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ADL)]。结果 显微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 显微镜下切除手术治疗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预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周强  曹莉  吴爱群  吕保来  何成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99-101,i0003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酪氨酸硝基化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9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选择SD雄性大鼠4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12只,脊髓损伤组24只。改良Allen法致大鼠脊髓中等程度损伤。①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分为0~6级,级别越高下肢运动功能越佳。②进行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将大鼠身体轴线与斜板纵轴垂直放置,斜板每次升高5&;#176;,以大鼠能够停留5s的最大角度为其功能值。③免疫荧光染色:术后分别于1,3,7,14d取假手术组(每次2只)和脊髓损伤组(每次5只)大鼠损伤区脊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酪氨酸硝基化蛋白的表达。④Westernblot印迹: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1d组分别取4只大鼠损伤区脊髓进行Western blot印迹进一步验证。 结果:纳入动物4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Tarlov评分比较:正常对照组为6级,假手术组伤后1,3,7,14d分别为5.2,5.4,5.8,6.0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损伤组伤后1,3d降至最低点(1.4,2.0级),第7天时明显上升(3.1级),至伤后14d开始缓慢上升(3.5级),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②Rivlin斜板实验比较:假手术组伤后1,3,7,14d爬坡角度分别为73.5&;#176;,73.8&;#176;,74.4&;#176;,75.8&;#176;,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一时相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损伤组损伤后即刻出现明显障碍,爬坡角度减小(伤后1,3,7,14d分别为35.4&;#176;,36.2&;#176;,38A&;#176;,414&;#176;),与假手术组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显著(P〈0.01),随时间延续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4d功能恢复较损伤后1d有明显提高(P〈0.01)。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硝基化酪氨酸蛋白位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胶质细胞以及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中。正常脊髓中无酪氨酸硝基化蛋白阳性细胞。脊髓损伤组中酪氨酸硝基化蛋白呈阳性反应的脊髓细胞随着脊髓损伤后时程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在脊髓损伤后1,3d时最高,脊髓损伤后7d时明显减少,14d后降至更低,但仍有少量表达。脊髓损伤各组与相应时相点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④Western blot印迹:假手术组脊髓组织中酪氨酸硝基化蛋白的表达极低,而脊髓损伤1d组酪氨酸硝基化蛋白表达量很高,与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相一致。 结论:脊髓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与脊髓支配运动相关的神经细胞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硝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室内和(或)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失败原因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12例重症颅内感染经脑室内和(或)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失败和再治疗,并对治疗方法和结果分析.结果:12例重症颅内感染患者除1例死亡和1例放弃治疗外均被治愈.结论:对重症颅内感染特别是经脑室内和(或)腰大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失败时,定时行腰大池穿刺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治疗重症颅内感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的肺部感染诱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26例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昏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关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总结防治对策。结果老龄、住院时间较长、神经功能及意识障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下降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本组治愈93例,好转9例,死亡24例。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应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全面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协助患者有效排痰,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实施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并合理地应用呼吸机等,可有效防治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吕保来  吕继峰  郜强 《吉林医学》2013,34(18):3641-3641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脑积水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认真分析,并系统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手术后的各个时间段,即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头部放射科检查,44例患者脑室体积恢复正常,占总数的88%,3例患者病情好转,占总数的6%。对腹部进行CT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引流管均处于肝膈面,3例患者的分流管进行了有效调整。术后3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的并发症,占总数的6%。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并发症的概率较低,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ymorrhage, HICH)术后再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从手术操作、术后血压状态、患者术前的机体功能等多方面入手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8~2012年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术后再出血患者5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42例再出血患者中有21例6 h以内复查头颅CT显示原出血部位再次出现较大血肿,同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25例凝血功能异常,27例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结论术中止血操作不规范、术后早期血压控制不稳及患者术前即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是造成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规范术中止血技术、控制术后血压平稳并对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籍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24例Chiari畸形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全部患者均行枕骨大孔减压、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硬脑膜扩大成型术,其中2例术中发现脊髓中央管口(四脑室闩部)有假膜形成,行假膜切开;1例因脊髓空洞波及延髓出现饮水呛咳同时行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结果 2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7例有脊髓空洞的患者MRI复查脊髓空洞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结论枕骨大孔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硬脑膜扩大成型术是Chiari畸形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01—2018-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18例,未出血组70例,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GCS评分及糖尿病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及肝脏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均为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6-10—2011-02我们采用外减压加颞叶前部切除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3~72岁,平均53.2岁。其中高血压8例,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1例,大动脉炎1例,糖尿病2例。8例在神经内科住院2~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