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亚低温治疗在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SDAI)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SDAI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温组(20例)入院后床边行锥颅脑室外置管颅内压监测,予气管切开、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早期亚低温组(23例)入院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7d,其余治疗同常温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并作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得到较好的颅内压监测,常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17例,大多数病人需较长时间使用脱水药物治疗;早期亚低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4例,经短时间使用脱水药后即降低。与常温组比较,早期亚低温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x2=4.083,P=0.0433),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旷=4.098,P=0.0429)。结论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提高SDAI病人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是一种较理想的SDAI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侧外伤性额叶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结果术后CT复查示血肿消失11例,少量血肿残留1例.1周后复查血肿消失。随访12例,时间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自1984年Yasargil[1]提出"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手术"以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人们发现使用Yasargi介绍的手术方法进行开颅,术后常出现颞肌萎缩、颞窝塌陷、颞区疼痛、咀嚼功能障碍、面神经额颞支麻痹等并发症。而在额颞顶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中,则常因为术后颞肌充血、肿胀,颞肌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和技巧。结果12例患者经过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全部26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在术后康复方面,有8例恢复良好,3例有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CTA或DSA复查时,都未见动脉瘤显影,证明动脉瘤已成功被夹闭。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诊断上需注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责任动脉瘤的正确处理,并尽早、尽量地通过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吕一帆  曲军英 《现代保健》2010,(14):190-191
子宫内膜受体内性激素的调节周期性增殖、分化和脱落,形成月经,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及修复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增殖活性的组织,和其他经常更新的组织一样,可能是通过干细胞介导,子宫内膜内可能存在干细胞,本文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研究及临床意义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层皮瓣法与双层皮瓣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符合标准并拟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层皮瓣组20例,双层皮瓣组23例。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术前颞肌体积和术中去除骨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单层皮瓣组皮瓣分离时间(25.30±3.39)min,较双层皮瓣组(31.22±3.61)min明显缩短,术后晚期颞肌萎缩程度(6.81±1.61)cm3较双层皮瓣组(8.59±2.06)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皮瓣组骨瓣成型时间(30.00±2.51)min,较单层皮瓣组(41.22±3.61)min明显缩短,开颅术总时间(61.22±3.38)min,较单层皮瓣组(67.2±4.25)min明显减少,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7.87±1.79)cm3,明显较单层皮瓣组(17.37±4.90)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面神经额支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单层皮瓣法皮瓣分离时间较短,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较轻;双层皮瓣组开颅总时间明显缩短,对颞肌直接损伤小,术后颞肌萎缩程度轻;两种方法在面神经额支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成形术的手术时机。方法选取2015-01—2018-09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等单位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成形术的449例患者。将203例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90 d以内行颅骨成形术的患者作为早期组,将246例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90 d以后行颅骨成形术的患者作为晚期组。比较2组颅骨成形术的时间及感染、切口不愈合、颅内出血、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颅骨成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晚期组,颅骨成形术后3个月内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成形术,可缩短成形术的手术时间,但会增加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把握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亚低温治疗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10-2012-12因颅脑受伤,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并于入院当天(治疗前)、2个月后分别复查头颅DTI影像,并统计2个月后患者的GOS评分.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2个月后复测FA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GOS评分,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清晰显示损伤的神经轴索,并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干预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5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测。2组均给予神经外科专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认知康复组同时进行针对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由同一位神经科医师采用LOTCA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治疗3个月后,认知康复组定向、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及注意与集中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干预可明显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