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病区噪声的主要来源,探讨噪声对病人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利用噪声测定仪分别测定了肝胆外科病区内噪声在1 d内的分布特点以及各种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强度;同时调查了200例肝胆外科Ⅲ级手术病人对病区噪声的了解、评价,及噪声对病人的影响.结果:病区昼夜间噪声水平均超过规定标准.06:00~10:00护士站平均噪声强度最大,可达82.8 dB;产生噪声强度最大的噪声源分别是呼叫器铃声和医护人员的谈话声.病人认为主要的噪声源分别是谈话声,其次是仪器声、物品碰撞声.噪声可致76.5%的病人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的症状;53.0%的病人可出现体倦乏力,不愿下床活动;37.0% 的病人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35.5%的病人出现一些消化系统症状.结论:病区噪声对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可产生明确的危害,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康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降低噪声和保护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是否增加了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自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有204例病人因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或开腹脾切除术。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并对血栓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84例病人采用腹腔镜手术,其中18例中转开腹,120例施行开腹手术。完全腹腔镜组(66例)和开腹组(12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相似,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4.0)d比(12.6±5.4)d,P=0.032],两组间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例(28.8%)比32例(26.7%),P=0.756)。脾脏长径≥20 cm、术后住院时间10 d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相对于开腹脾切除术,前者并未增加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 38岁, 因"上腹部疼痛2周"于2020年12月2日收入我院。2020年11月患者出现间断上腹痛, 伴恶心、呕吐, 逐渐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 余无特殊不适。外院行增强CT检查, 结果提示肝左内叶近肝门异常强化影, 考虑为肿瘤、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诊断乙肝2周, 服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余无特殊。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 一般状况良好。肝功能检查结果提示, 总胆红素为586.7 μmol/L, 甲胎蛋白为5 884 μg/L, CA19-9为 2 205 U/ml。超声检查结果提示, 肝门部胆管弱回声团, 考虑癌, 伴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胆泥形成, 肝硬化, 脾大。超声造影提示, 肝左内叶异常灌注, 考虑肝内胆管癌可能性大, 伴左肝管远端癌栓形成;肝门部胆管、右肝管、左肝管近端未见造影剂进入, 考虑胆泥。上腹部MRI增强扫描提示:(1)左右肝管、肝总管、直至胆总管下段充盈缺损, 轻度强化, 胆总管下段壁明显强化, 考虑胆管癌, 并肝内、外胆管扩张;(2)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周围积液。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考虑为高位胆管癌(图1)。CT血管成像提示:(1)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半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单因素分析采用,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0.6~61.7个月,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18.80%(22/1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术前AST、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l周PLT、术后门静脉血栓是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X2=7.326,5.290,10.112,4.020,9.23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3度曲张、术后门静脉血栓是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58,5.560,3.616,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食管胃底静脉3度曲张及术后门静脉血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断流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转化治疗已成为临界可切除或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核心,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可切除机会。根据临床指南关于肝癌一线治疗方案推荐,笔者总结并分析1例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T+A方案)转化治疗后,成功行肝段切除术,且术后9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该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胆管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与嵌夹结扎法在巨大肝脏肿瘤切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31例诊断为巨大肝脏肿瘤的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15例采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RF-LR组),16例采用传统的嵌夹结扎法(CC-LR组)。比较两组间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评估未见明显差异。CC-LR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1 000 ml vs 600 ml,P=0.005)及需输血患者例数(13例 vs 6例,P=0.029)较RF-LR组显著升高,但两组间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死亡例数并无统计学差异。RF-LR组术后1年、2年、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0%、70.0%、35.0%,与CC-LR组患者(76.9%、61.5%、38.5%)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能有效减少巨大肝脏肿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患者例数,尤其对合并肝硬化患者适用,且与嵌夹结扎法具有相似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一套简便、可靠、稳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肝向分化的方案。方法采用全骨髓差速贴
壁法分离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优化的1.5 h差速贴壁结合12 h首次全量换液方法,及体外改良培养方案实现细胞
高效纯化扩增。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物检测结合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鉴定细胞群。采用添加bFGF、HGF、EGF等多种
生长因子的三步诱导法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系分化,并进行形态学、免疫学、基因水平评估。结果分离纯化的细胞群阳
性表达CD29、CD44、CD90,阴性表达CD34、CD45,经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液作用后,油红O、茜素红、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阳
性。经三步法肝向诱导处理后,细胞群呈肝样细胞形态改变,表达肝脏特异性标志物ALB、AFP,肝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呈时间
依赖性逐渐上升。结论优化后的方案能够简便、可靠、稳定地获得高纯度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在特定微环境作用下
实现肝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巨大肿瘤瘤内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肝脏巨大肿瘤合并瘤内出血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诊疗经验。结果 5例肝脏巨大肿瘤合并瘤内出血病例,其中3例经确诊后行手术切除,术程顺利,恢复良好;2例放弃治疗。结论 肝脏巨大肿瘤瘤内出血的诊断有赖于细致的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手术切除是其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成体肝前体细胞可在受体肝脏内定植并分化为肝细胞。不过,异种肝前体细胞移植能否促进急性肝损伤的恢复,脾脏微环境能否促进移植物的存活和向肝细胞分化,尚没有研究。 目的:评价异种肝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监测移植肝前体细胞在大鼠脾脏实质内的定植及向肝细胞的分化。 方法:体外培养雄性小鼠来源的肝前体细胞系肝上皮样前体细胞。通过CCl4腹腔注射联合2/3肝切除构建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进行肝上皮样前体细胞脾脏移植。在肝切除后1,5,14和21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清转氨酶变化,PCR反应检测脾脏组织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Sry,脾脏CK-19和Alb免疫组织化学追踪移植肝上皮样前体细胞的植入和肝细胞分化。 结果与结论:肝上皮样前体细胞可在体外长期培养,保持增殖能力和双向分化潜能。肝上皮样前体细胞脾脏移植后,肝损伤大鼠肝细胞肿胀明显减轻,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下降更明显。移植后1,5,14和21 d,脾脏DNA中均能检测到Sry序列。在整个实验期间CK-19阳性细胞在大鼠脾脏实质内始终存在。Alb阳性细胞在移植后5 d在脾脏实质中出现,随后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实验表明,移植肝前体细胞能在大鼠脾脏实质中植入,并分化为肝细胞,能有效促进CCl4腹腔注射联合2/3肝切除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过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以33例APIP患者及其31例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APIP中发生于妊娠晚期的最多(26例,79%)。从病因分析,以高脂血症性最多(14例,45%),胆源性13例(42%),其他类型4例(13%);从严重程度分析,以轻度最多(22例,67%),中度最少(5例,15%)。33例APIP患者中病死率为0。足月分娩的20例中终止妊娠的11例,早产10例中终止妊娠的9例,2例发生胎死宫内,1例于孕中期发生流产。31例活产新生儿(其中2例为双胎)中1例(3%)死亡,12例(39%)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例(26%)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6例(19%)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16%)发生感染性疾病,2例(6%)发生颅内出血。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和其他类型所致APIP 3组所娩新生儿中早产儿的比例、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各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终止妊娠以高脂血症性APIP组最多(P < 0.05)。轻、中、重度3组以中度组娩出的早产儿最多(P < 0.05);所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中度组最低(P < 0.05);所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以轻度组最低(P < 0.05)。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疾病发生,并且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