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多因素评估及干预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12月对本街道老年人进行跌倒危险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200人,实施多因素评估及针对性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用药干预、运动干预、饮食干预、环境干预、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及心理调适,每月上门指导1次。干预后随访1年,通过比较老年人干预前后的跌倒发生率、跌倒危险因素认知、预防跌倒行为,评价上述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从干预前的38%(76/200)下降至干预后的27.1%(52/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老人对预防跌倒认知水平提高(P<0.05)。在预防跌倒行为中,除居家环境改造项目外,其他项目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因素评估及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老年人的跌倒认知水平,促使其采取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降低了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与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医务人员实施跌倒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跌倒认知和预防行为问卷,对本社区20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药物因素所引起跌倒的认知率低于因疾病因素所引起的跌倒;老年人在个人、环境方面预防跌倒措施较少;文化程度影响老年人对跌倒的认知,但不同文化程度的老人在采取预防跌倒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对预防跌倒的认知和行为水平较低,社区医务人员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性干预措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