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微螺钉种植体虽然能提供强支抗,但控制牙齿的三维移动存在不足。Tomas微种植钉的顶部设计成十字形,可固定方形弓丝,从而利用方丝控制牙齿的三维移动,目前对于研究Tomas微种植钉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Tomas微种植体复合矫治力系统对竖直倾斜磨牙的影响。方法:对上颌第二恒磨牙向近中、颊侧倾斜的干燥头颅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第二恒磨牙及其牙周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计算机模拟微种植体位于不同位置、施加不同的远中向力值和根颊向力偶矩值作用下磨牙牙周膜VonMises应力。结果与结论: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均出现在上颌第二恒磨牙颈部,沿着根尖的方向应力逐渐减小,在2个牙根的根尖处未出现应力集中。提示实验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达到了几何相似性和生物力学相似性,可用于精确的生物力学分析;Tomas微种植体可控制牙齿的移动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对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以4%盐酸阿替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1.7 mL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另取0.4 mL相同麻醉剂,A组加行颊侧浸润麻醉,B组加行牙周膜注射。阻滞麻醉后等待5 min并完成疼痛评估,然后行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等待5 min并完成疼痛评估。另一名医生行开髓,作开髓疼痛评估。由牙医助理记录各种注射麻醉及开髓疼痛的视觉模拟量值。结果B组有1例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失败被排除,39例纳入统计分析。2组年龄(t=1.42,P=0.22)、性别(χ2=1.97,P=0.60)、术前疼痛的差异(t=0.93,P=0.71)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后行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均感到无痛或轻度疼痛。2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71),A组牙周膜注射和B组颊侧浸润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33)。A组麻醉成功率80.0%(16/20),B组麻醉成功率为84.2%(16/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P=0.33)。结论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应用于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均可取得较高的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微螺钉种植体虽然能提供强支抗,但控制牙齿的三维移动存在不足。Tomas微种植钉的顶部设计成十字形,可固定方形弓丝,从而利用方丝控制牙齿的三维移动,目前对于研究Tomas微种植钉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Tomas微种植体复合矫治力系统对竖直倾斜磨牙的影响。 方法:对上颌第二恒磨牙向近中、颊侧倾斜的干燥头颅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第二恒磨牙及其牙周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计算机模拟微种植体位于不同位置、施加不同的远中向力值和根颊向力偶矩值作用下磨牙牙周膜Von Mises应力。 结果与结论: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均出现在上颌第二恒磨牙颈部,沿着根尖的方向应力逐渐减小,在2个牙根的根尖处未出现应力集中。提示实验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达到了几何相似性和生物力学相似性,可用于精确的生物力学分析;Tomas微种植体可控制牙齿的移动方式。  相似文献   
4.
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氧化白屈菜红碱(2)、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β-谷甾醇(4)、L-芝麻脂素(5)、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6)、4-羟基-Ⅳ-甲基脯氨酸(7)、鹅掌楸碱(8)、勒樘碱(9)、两面针碱(10)、苯甲酸异丁酯(11).抗菌测试表明化合物1、3、6、8和10均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化合物8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3 μg/mL,较优于对照药磺胺甲噁唑;进一步测试表明化合物8能显著抑制临床分离的对6大类抗生素均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IC为93.8 μg/mL.结论 基于活性 导向法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碱活性成分,化合物7、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获得,首次发现化合物8对临床多药耐药性MRSA具有较强杀菌活性,为开发新型超级细菌抗菌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折叠瓣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预防腮腺血管瘤切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Frey综合征的效果.方法43例腮腺血管瘤患儿(男33例,女10例)经耳前和耳后切口切除整个腮腺,并将ADM置入腮腺床,再用SMAS折叠瓣进一步修补.通过调查问卷,由3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评估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度.用Minor淀粉碘试验评估术后是否出现Frey综合征.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瘢痕隐蔽好,双侧面部对称.88.4%( 38/43)的患儿术后面部轮廓极好,11.6%(5/43)非常满意.用Minor淀粉碘试验检测术后患者的Frey综合征发生率是4.7%(2/43).腮腺血管瘤无复发.结论 经耳前后入路切除腮腺,置入ADM并用SMAS折叠瓣修复腮腺床,术后外观良好,大大降低了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激光脱毛仪是根据选择性光热作用的原理设计而成的,我科采用美国科以人公司生产的LightSheerTM半导体激光脱毛仪对505例患者进行脱毛治疗,通过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瘢痕整形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某门诊部接诊的90例瘢痕整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整形外科的常规护理以及一般性的沟通;观察组为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治疗性沟通。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配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瘢痕整形患者治疗中,应用治疗性沟可以有效取得患者的配合,且患者拥有更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族遗传性多生牙的潜在病因及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有家族遗传史的多发性多生牙患者进行诊治,结合影像学对多生牙行术前定位,术中避免损伤邻近组织并彻底清除牙囊.术后随访观察拔牙创愈合及患者主观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创口愈合良好,颌面部外形及咀嚼功能正常,无不适.结论: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多于人体生理牙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相关炎症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8例RA患者(RA组)和40例痛风患者(痛风组)进行研究,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RDW、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RF-IgG)水平,分析RA病情活动度与RDW、CRP、Anti-CCP、ESR和RF-IgG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RDW水平为(14.78±2.16)%,CRP水平为(30.21±4.54)mg/L,Anti-CCP水平为(220.72±50.24)RU/mL,ESR水平为(24.56±4.32)mm/h,RF-IgG水平为(120.78±30.54)IU/mL,与痛风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活动期RDW、CRP、Anti-CCP、ESR和RF-IgG水平分别为(16.21±2.98)%、(62.21±14.54)mg/L、(420.72±70.24)RU/mL、(74.56±24.32)mm/h和(180.84±50.54)IU/mL,均高于临床缓解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病情活动度与RDW、CRP、Anti-CCP、ESR和RF-IgG均呈正相关(r=0.215、0.332、0.478、0.127、0.578,P<0.05).结论 RA患者RDW、CRP、Anti-CCP、ESR和RF-IgG与健康者差异明显,与患者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氧化白屈菜红碱(2)、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β-谷甾醇(4)、L-芝麻脂素(5)、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6)、4-羟基-N-甲基脯氨酸(7)、鹅掌楸碱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试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乌拉尔甘草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uralsaponin C(1)、uralsaponin D(2)、licorice-saponin A3(3)、uralsaponin F(4)、22β-acetoxyl-glycyrrizin(5)、24-hydroxyl-licorice-saponin E2(6)、licorice-saponin E2(7)、licorice-saponin G2(8)、22β-acetoxyl-glyrrhaldehyde(9)、3β-O-[β-D-glucuron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glycyrretol(10)、araboglycyrrhizin(11)、licorice-saponin J2(12)、甘草酸(13)、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14)。化合物114对3种人源肿瘤细胞MGC-803、SW620、SMMC-7721的半数抑制率(IC50)均大于100 μmol/L,化合物26813的水解后苷元对3种人源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为18.3~41.6 μmol/L。结论 化合物14是一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对3种人源肿瘤细胞MGC-803、SW620、SMMC-7721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26813水解后苷元细胞毒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