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酶解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化学缺氧模型,用视频跟踪计算机系统、细胞内双波长钙荧光系统和光学法分别观察心肌细胞收缩力学、细胞内钙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等指标.结果丹参(3g/L)处理后降低心肌细胞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收缩幅度以及电刺激诱导的钙瞬态幅度.缺氧导致细胞收缩力和钙瞬态幅度降低、舒张末细胞长度缩短、舒张末钙水平增高,复氧后各指标有所回复.缺氧/复氧引起LDH释放增多.用3g/L的丹参处理后,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收缩幅度和电刺激诱导的钙瞬态幅度高于单纯缺氧组,舒张末钙水平低于单纯缺氧组,LDH释放减少.预先用百日咳毒素处理,丹参引起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减弱.结论丹参可能通过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发挥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传统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r)对SD大鼠缺血/复灌(I/R)诱导的心肌电生理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释放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模型,测定Ator对心肌缺血/复灌前后的心室电生理学参数:舒张期兴奋阈(DET),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Ator明显延长离体大鼠心脏的ERP,低、中、高浓度Ator均明显抑制了缺血/复灌诱导的DET、ERP和VFT的下降,而L-NAME取消了这些由Ator介导的心肌电生理学效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减轻了缺血/复灌引起的心肌电生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一氧化氮通路,延长ERP、提高DET和VFT以增强心肌电生理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多糖对抗大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黑木耳多糖(AAP)对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每天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AAP灌胃4周。银杏叶提取物作为阳性对照。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脑做冰冻切片进行Nissl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数量,并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AAP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数量,并且能够使脑组织长期MCAO诱导的MDA生成减少,使SOD活性显著升高。高剂量AAP(200mg/kg)的作用和银杏叶提取物相比更明显。结论:AAP明显减轻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其作用与其对抗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和庚醇的抗心肌缺血/复灌(I/R)损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冠脉结扎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局部I/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全心停灌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全心I/R模型,测定心律失常和心肌传导速度。分别在复灌初期给予缝隙连接脱耦联剂庚醇和缝隙连接开放剂AAP10各15 min。结果在局部缺血/复灌模型上,与I/R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和庚醇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降低。同时缺血后处理组明显改善心室力学指标,缓解冠脉流量的减少;在全心缺血/复灌模型上,缺血后处理组和庚醇组在复灌期间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下降,心肌传导速度降低。AAP10在局部和全心缺血/复灌模型上明显减弱缺血后处理和庚醇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和庚醇具有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的影响。方法: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f恒流灌流,分别予溶媒、低剂量吴茱萸、高剂量吴茱萸处理5min并记录处理前后心率,采用S1S2法测量有效不应期,采用串刺激法测量室颤阈。结果:与溶媒组相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有效不应期和室颤阈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2参与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功能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缺氧 /复氧过程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对心肌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中 IL- 2的含量 ;用视频跟踪系统和细胞内双波长钙荧光系统检测心肌细胞收缩和细胞内钙的变化。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 IL- 2明显增多 [(14 .34± 5 .99vs2 2 .2 5± 3.6 8) ng/ g心肌组织 ]。在缺氧期间加 IL-2 (2 0 0 U/ ml) ,复氧期间心肌收缩和细胞内钙各参数回复的程度与单纯复氧的细胞相比均降低。IL- 2灌流后心肌线粒体丙二醛的含量在缺氧 /复氧后明显高于对照组 [(7.75± 0 .4 1vs6 .81± 0 .5 3) nmol/ mg蛋白 ]。结论 :IL- 2参与缺氧 /复氧引起的心肌功能损害 ,其机制可能与 IL- 2加重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西红花酸部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crocetin,CCT)血管舒张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M6240C型多道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结果:CCT(10-9 ~10-4mol/L)对苯肾上腺素(PE,10-5 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CCT(3×10-9~10-4mol/L)对苯肾上腺素(PE,10-5 mol/L)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但内皮完整组血管舒张作用比去内皮组更明显,两者相比,在10-8~10-4mol/L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CT对高浓度KCl(6×10-2mol/L)预收缩的血管环无明显的舒张作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10-4 mol/L)或前列环素合成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0-5 mol/L)预处理,对CCT诱导的内皮完整动脉环舒张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ATP敏感性K+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3×10-6 mol/L )预处理后,CCT的舒血管作用均无显著变化(P >0.05),但Ca2+ 激活K+通道抑制剂四乙胺(5×10-3 mol/L )或电压敏感性K+通道抑制剂4-氨基吡啶(10-3 mol/L)预处理,可明显减弱CCT引起的无内皮血管舒张作用(P<0.01).结论:CCT对大鼠胸主动脉具有部分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的机制,与其促进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或环氧合酶途径,从而增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的生成有关;其内皮非依赖性舒血管效应的作用机制涉及Ca2+激活K+通道或电压敏感型K+通道的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对大鼠心肌细胞内钙处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内双波长钙荧光系统检测稳定状态及不同电刺激频率下单个心肌细胞钙瞬态的变化。结果:在稳定状态(0.2Hz)下, 2×105U/LIL-2抑制心肌细胞钙瞬态的幅度和峰值, 使舒张末钙水平升高, 钙瞬态下降相时间常数延长。细胞外钙浓度为1.25mmol/L时, 心肌细胞舒张末钙水平、钙瞬态的幅度均随刺激频率(0.2-1.0Hz)的增高而增高。IL-2抑制了这种正性的频率依赖关系, 当将外钙浓度增加至2.5mmol/L时并不能改变其抑制作用。咖啡因诱导的内贮钙释放也呈现正性的频率依赖关系, 2×105U/LIL-2抑制其频率依赖关系。在细胞外钙浓度为1.25mmol/L时, 两组间的钙瞬态机械恢复特性无差异, 当外钙为2.5mmol/L时, IL-2组的恢复率减慢。结论:IL-2通过抑制肌浆网内贮钙的释放而抑制了细胞内钙瞬态的正性频率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在常氧和缺氧/复氧过程中对心肌细胞收缩和电刺激诱导的细胞内钙([Ca2+]i)瞬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解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化学缺氧模型, 用视频跟踪计算机系统和细胞内双波长钙荧光系统分别观察心肌细胞收缩力学和[Ca2+]i等指标。结果:丹参(1-9 g/L)处理后降低心肌细胞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收缩幅度以及电刺激诱导的[Ca2+]i幅度, 且呈剂量依赖性。缺氧后, 与对照相比细胞收缩力和钙瞬态幅度降低、舒张末细胞长度缩短、舒张末钙水平增高;复氧后细胞收缩力、钙瞬态幅度和舒张末钙水平有所回复, 但不能达对照水平。用3 g/L的丹参处理后, 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收缩幅度和电刺激诱导的[Ca2+]i幅度高于单纯缺氧组, 舒张末[Ca2+]i水平低于单纯缺氧组。结论:丹参可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力降低和细胞内动态和静态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易损性与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乌头碱诱发的整体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复灌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模型,测定心肌缺血复灌前后的心室电生理学参数:舒张期兴奋阈(DET)、有效不应期(ERP)、室颤阈(VFT).采用常规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右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观测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的时程(APD90)、动作电位0期最大除极速率(Vmax).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缩短其持续时间,延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时间,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延长离体大鼠心脏的ERP,并对缺血/复灌所致的ERP缩短和VFT降低有明显的减弱作用.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延长大鼠右室乳头肌动作电位APD50和APD90,降低动作电位Vmax,对动作电位的其他参数影响不显著.结论:CME具有降低大鼠心室易颤性、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提高大鼠心脏电生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