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仪器分析是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分析高职高专药学类仪器分析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就业需要,提出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改革思路,并付诸于实际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壳聚糖-β-环糊精药物载体,以期开发β-环糊精在疏水性药物缓释制剂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共价键使壳聚糖与β-环糊精偶联,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偶合物进行表征,运用元素分析法对偶合物中的β-环糊精进行定量。结果:壳聚糖与β-环糊精成功偶联,β-环糊精取代度为13%。结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可以成功将β-环糊精嫁接到壳聚糖分子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医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内容多、学生基础差异明显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方法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学科特点引入分层学习的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以及评价体系的优化进行教学改革。结果 根据两轮教学试点的统计数据发现,该方法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均有促进作用,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辅差效果显著。结论 分层学习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实现辅差导优,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创新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一体化设备,包括箱室及设置于箱室内的恒温气浴循环发生器、空气过滤器、臭氧发生器、紫外灯、操作台装置及振荡装置及控制系统等.操作台装置活动设置于箱室内并用于进行接种操作,于第一状态下展开形成悬于箱室内的平台,第二状态下收叠于所述箱室的侧壁.振荡装置用于带动已接种微生物的培养瓶进行水平反复运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上述各装置动作以实现自动化智能调控.本创新的一体化设备可以进行多种操作,确保了微生物培养过程的连续性,避免染菌,提高微生物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H.rotundifolia Roxb.]的化学成分。方法天胡荽水提物采用硅胶、聚酰胺柱、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对羟基桂皮酸(2)、芹菜素(3)、山柰酚(4)、山柰苷(5)、槲皮素(6)、8-O-4-dehydrodiferulic acid (7)。结论化合物7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首次从天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药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石作用。课程绪论是课程教学的第一节课,本文旨在对绪论课教学进行设计以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方法 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分析化学绪论课的授课思路与方法。结果 在分析化学绪论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研讨教学方法结合概念形成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析化学的内涵,形成“量”的概念。结论 通过课程绪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概况、应用领域、课程学习方法以及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等,还可以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者应有的情怀和素养(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光稳定性及其光敏活性,为新型光敏剂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配合物UV-Vis吸收光谱,确定单体和聚集体的吸收波长及其强度随浓度的变化,判断其在溶液中的状态及其光稳定性,采用2,5-二甲基呋喃(DMFU)为探针气相色谱法测定标题配合物在激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1O2)的速率.结果 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光谱位于理想光敏剂的较佳波长区(650~700 nm),在DMF溶液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在红光光照条件下光稳定性较好,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锌光敏产生1O2的速率明显大于其他3种相应酞菁金属配合物.结论 从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中筛选出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锌,其具备作为光敏剂的光谱特性、光稳定性和较高的光敏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无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旨在改变传统的直接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探索教学新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以无机化学章节中“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和异构现象”知识点为例,尝试加入翻转课堂模式、小组学习形式和思政元素等,进行教学设计。结果 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师直接讲授。结论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探索新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