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5例鼻中隔高位偏曲者,行鼻-鼻窦轴位和冠状位CT平扫及鼻内窥镜观察,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侧鼻窦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的发生率,宽侧高于狭侧,而同一侧窦口鼻道复合体,两个以上部位异常的发生率,宽侧明显高于狭侧,而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宽侧鼻腔引起民鼻窦炎的潜在因素较狭侧多,因此,对于传统公认的鼻中隔高位偏曲者,在注意狭侧患鼻窦炎的同时,宽侧  相似文献   
2.
连体鼻中隔骨支架矫治鼻中隔偏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85年10月~1995年10月吸取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采用连体鼻中隔骨支架粘膜下矫正鼻中隔们抽132例。体会到这一改良型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既有效地避免了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又尽可能地保全了鼻中隔的支架功能,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接受鼻中隔矫正术的132例中,男103例,女29例;年龄18~46(平均31)岁。其中以鼻中隔软骨偏曲为主者53例,以筛骨垂直板偏曲为主者31例,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均偏曲者48例。1.2手术方法麻醉、切口及分离两侧鼻中隔面软组织与Kil-lian手术相似,但切口应尽可能靠近鼻中隔软骨之前…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267名无噪声接触史,也没有导致耳鸣及平衡不稳全身疾病,并且耳镜检查正常的健康老人进行调查,目的在于确定耳鸣和眩晕的发生情况。在正式调查之前,各人填写一份征询表,回答有无糖尿病、咽峡炎、心脏病、心脏手术史、高血压、青光眼、结核、疟疾、美尼尔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有否耳部感染、耳漏、耳部手术史?曾否使用Lssix、新霉素、链霉素、奎宁、长期服用每天六片以上的阿斯匹林?是否经受枪炮声震伤?(军用、打靶、打猎),  相似文献   
4.
早已认为,性激素含量与呼吸道粘膜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有关。雌激素和孕酮对鼻粘膜的影响包括局部水肿、腺体增生、细胞浸润、血管分布增多以致鼻粘膜形成症状性充血。咽鼓管内衬的粘膜和鼻、鼻窦一样,均为假复层柱状纤毛呼吸上皮,性激素可使咽鼓管粘膜充血导致机能障碍,本文旨在借助咽鼓管吞咽试验探讨雌激素含量与咽鼓管功能之间的关系。25名诱发排卵的妇女接受检查,测定其每天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标准,利用鼓室阻抗计评定咽鼓管功能,首先记录鼓室压测量基线(T_1),然后,外耳道加压至+400mmH_2O,嘱吞咽  相似文献   
5.
1952年 Capp 考虑到颈静脉体瘤的手术死亡率高,曾断言放疗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1967年 Rosenwasser 指出早期颈静脉体瘤应首选外科手术,但病变范围过份广泛者,则放疗为最佳治疗方案。尽管颈静脉体瘤对放射线并不敏感,但它能使血管硬化,瘤体缩小。组织切片显示结缔基质变性,小血管呈现明显血管内膜炎,从而管腔随之阻塞。作者自1964~1985年共治疗颈静脉体瘤25例,分成二组;第1组1964至1975计16例,其中11例行放射治疗,随访五年预后良好,有3例随访已20年之久,仅1例复发;第2组1975至1985年9例,  相似文献   
6.
开放型乳突手术公认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的外科方法,但术后仍有20~60%的病人不断地间歇流脓。文中分析自1987~1990年间28名术腔感染患者应用Palva瓣消灭乳突腔和鼓膜内植法重建中耳腔,患者年龄12~69岁,平均41.5岁,男女之比约2∶1。在局麻下先作耳  相似文献   
7.
槌骨特氟隆活塞是重建声传导装置的一种很有用的部件,适用于砧骨缺如或功能障碍,中耳先天畸形,砧骨和/或槌骨固定于上鼓室等多种情况。该部件上端有一薄壁环,其内径为1.0mm,环周留有一缝隙,在槌骨柄与鼓膜分离后,将此环套到槌骨柄中段,借助这一缝隙使环在槌骨柄上扣紧。环的厚度仅0.1mm,以减少覆盖在该处的鼓膜坏死的可能性。环与活塞的杆成30°角,左右耳的互成镜中映像。活塞直径有0.6mm、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动物中已证明,传人和传出神经末相位于感觉细胞的下极。基底转每个外毛细胞接有6~8根传出神经末梢和大约4根传入神经末梢。朝上转其数量逐渐减少,尤其是第二排外毛细胞;这些神经末梢的大小也随着向上转而逐渐变小。本研究是以豚鼠为材料,描述和比较每一半转外毛细胞神经末梢的扫描电镜表现。在基底转下部,神经末梢在外毛细胞的基部成串地排列,且全部暴露在Nuel氏间隙内。每一个外毛细胞连接几根神经末梢。Deiters细胞覆盖着外毛细胞的下部,这些细胞向着顶转方向逐渐增大或胀大。较上转某些外毛细胞在其基部有很小的Deiters细胞覆盖,因此神经末梢能被直接观察到。底转上部与下部相比,神经末梢数量没有明显改变。从第二转下部开始,很难估计  相似文献   
9.
汉防己甲素延缓肾小球硬化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模型组、汉防己甲素组和氨氯地平组,用单侧肾切除加2次注射阿霉素制备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用Northern印迹杂交,观察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结果 汉防己甲素使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汉防己甲素通过下调TGF-β1表达而减少肾小球ECM沉积,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0.
抗组胺药物治疗气道反应性增高性慢性咽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组胺药物治疗气道反应性增高性慢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慢性咽喉炎伴刺激性咳嗽病人5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一组采用慢性咽喉炎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抗组胺药物,观察疗效。结果:加用抗组胺药物组有效率93%,而未加抗组胺药物组的有效率20.7%。结论:抗组胺药物是一种治疗气道反应性增高性慢性咽喉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