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患者33岁,住院号95548,第3胎孕37~( 3)周,皮肤瘙痒1个月,食欲不振3周,于1990年4月2日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皮肤有搔痕,未见蜘蛛痣.宫底高度34cm,腹围97cm,胎心140次/分,臀先露.化验:Hb 92g/L,WBC 7.1×10~9/L,PC 82×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胆红素76μmol/L(正常值17.1μmmol/L),GPT 198lU/L(正常值30lU/L),结合胆酸5.0μmol/L(正常值0.5~5μmol/L).入院诊断:孕37~( 3)周,臀位,妊娠肝内胆汁郁积症,给予保肝治疗.于4月14日因臀位临产行剖宫产术.取子  相似文献   
2.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以下简称BD)是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深入探讨BD的多发因素和预防措施,现就我院14 187次住院分娩监测结果作一分析。 一、资料来源 按照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全国BD监测方案”所确定的统一诊断标准对1986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人群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该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治疗的1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推荐的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评分标准,筛选出高危、极高危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组)79例和观察组(围手术期干预组)8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系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 d及7 d的血小板计数、凝血系统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均P<0.05,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人群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凝血系统指标。  相似文献   
4.
98例妊高征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中,未临产采用选择性剖宫产组结果,新生儿病死率、低APgar评分、重度羊水污染率,显著低于临产后剖宫产、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组(P<0。01)。说明妊高征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者,对母胎儿均应密切监护与处理,适时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联合缩宫素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96例临床资料,将单纯使用缩宫素治疗作为对照组,改良B-Lynch缝合联合缩宫素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出血情况;于产后1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并随访6个月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6.8±1.0min、4.6±0.7d)均短于对照组(34.6±3.4min、6.7±0.9d),输血和子宫切除比率[8.3%(4/48)、0.0%(0/48)]均少于对照组[(27.1%(12/48)、12.5%(6/48)](P0.05);观察组术中(368.6±31.0)ml)、产后12h(387.4±29.3)ml)、产后24h(432.8±27.9ml)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475.9±34.5ml,510.5±31.4ml,552.1±25.1)ml),出血率[8.3%(4/48)]少于对照组[31.3%(15/48)](P0.05);产后1个月、6个月时,两组E_2、FSH、LH比较未见差异(P0.05);在6个月随访中,观察组贫血[6.3%(3/48)]、宫腔感染[2.1%(1/48)]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0.8%(10/48),16.7%(8/48)](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有利于治疗产后出血,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且未影响产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COOK宫颈球囊与催产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为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产后不良反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住院的有引产指征足月妊娠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COOK宫颈球囊引产,对照组(50例)采用小剂量催产素静滴引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Bishop评分,产程情况,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后尿潴留、宫颈裂伤、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引产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前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总产程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OK宫颈球囊较催产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可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且不增加产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称为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期常见并发症,病情严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宫缩乏力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98例妊高征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中,未临床产采用选择剖产组结果,亲手儿病死率,低pgar评分、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组。说明妊高征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者,对母胎儿均应密切监护与处理,适时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胎盘早剥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为群  潘晨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12-2913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2006年6月该院分娩的胎盘早剥患者36例。结果:胎盘早剥的36例中,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要诱因,腹痛、阴道流血为常见临床表现,但早期或轻型临床症状不典型。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大,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做好孕期宣教,及时处理胎盘早剥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TCT)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海宁市人民医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妇女6139例,分别采用HPV、TCT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比较单用HPV或TCT和HPV+TCT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HPV+TCT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70.00%、99.86%、32.04%、98.69%)均优于单用HPV(34.57%、98.81%、21.30%、96.15%)或TCT(52.38%、98.65%、19.37%、9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TCT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综合价值明显优于单用HPV或TCT,更有助于宫颈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