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观察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的疗效与安全性,我科于1999年1月~2004年5月用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儿童头癣5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治愈6例(15%)、显著进步16例(40%)、进步15例(37.5%)、无变化3例(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愈4例(10%)、显著进步12例(30%)、进步13例(32.5%),无变化11例(27.5%),总有效率72.5%。说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加用巴曲酶注射液是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例 1:男 ,30岁 ,因面部、躯干、双上肢起红斑、环状水疱、剧痒 2周入院。 2周前无明显诱因 ,首先在双上肢出现红斑 ,其上可见呈环状排列的水疱 ,水疱不易破 ,疱液清 ,瘙痒剧烈。自行口服抗过敏药物后 ,瘙痒略缓解皮疹无好转 ,水疱渐增多 ,累及面部和躯干部。来我科就诊 ,门诊以“疱疹样皮炎”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 :体温 36.8℃ ,脉搏 86次 /分 ,血压 14/10kPa ,一般状态可 ,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 :面部、躯干、双上肢可见不规则片状红斑 ,其上可见聚集成环状排列的张力性水疱 ,疱周红晕 ,疱壁较厚 ,约蚕豆大小不等 ,…  相似文献   
5.
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是皮肤科的常见病。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疹患者有增加趋势。现对我科118例住院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史春艳  金清龙  陈明强 《吉林医学》2006,27(11):1432-1432
慢性肝炎(简称慢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传染病,因为病程长,反复发作,导致慢肝病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慢肝患者更因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治疗不及时等显效甚微。本文仅就42例坚持应用拉米夫啶治疗慢肝的老年病人的临床治疗作以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7例占全部病历64.2%;女性15例占全部病历的37.5%。年龄:<60岁,27例(64.2%);61 ̄64岁14例(,33.3%);65岁1例(2,3%)。1.2实验室检查:①HbsAg、HbeAg双阳性者38例(90.40%),HbeAg阴性HbeAb阳性4例(9.5%)。②丙氨基转移酶(ALT)正常2例。正常值:0 ̄40U/L;>80 ̄10…  相似文献   
7.
心脏手术相对其他一般择期手术时间较长,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克服手术间少、手术多的矛盾,合理使用手术间,加速手术间的周转,缩短手术时间,我院自1998年设立麻醉准备间,目的是做好手术之间的衔接工作。即当一台手术快要结束时,将下一台手术患者提前接进手术室,在麻醉准备间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等上一台手术患者出手术室后迅速将下一台手术患者接进手术间,直接进行麻醉诱导,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我院经常在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紫外线诱导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皮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15 W UVA和UVB紫外灯,每日照射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2h,共照射60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MSCs治疗组,每组10只.体外分离培养MSCs,在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多点注射,1次/w,共8 w.取皮肤组织,利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 治疗组Bax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接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cl-2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对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皮肤细胞有抑制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突变后,对患者的下一代开展产前诊断.方法 首先对患者和患者妻子进行COL7A1基因全部118个外显子的扩增和直接测序.然后从孕15周患者妻子的羊水中提取胎儿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来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胎儿是否患病.结果 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1条等位基因第2号外显子上存在S48P的错义突变,而另1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最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PTC)的产生.患者妻子该基因全序列完全正常.胎儿COL7A1基因的1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而另1个第2号外显子序列正常.因此证实该胎儿为携带者,胎儿出生后临床表型正常.结论 完成我国首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DNA基础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