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人 女,50岁.左前胸上部渐大包块3年,伴左臂麻木、乏力半年.螺旋CT胸壁三维重建提示左第一肋骨巨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脓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九江市解放军171医院心胸外科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慢性感染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7~61(41.2±7.4)岁,分析采用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效果。结果 35例患者接受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愈,3例另外行局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全部患者康复,治疗后检查原胸内脓腔无残腔闭合,肺功能显著改善。无1例行胸廓成形术。全组患者住院时间(31.40±17.65)d。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2例重症心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心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2~30个月(11.28士4.54个月)。术后心脏功能均明显改善(1.89±1.37vs3.23±1.53),左心房内径(43.62士7.78 mm vs.58.64士18.39 mm,P<0.001)和右心房内径(40.66士5.67 mm vs.50.65±9.63 mm,P<0.01)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只要适当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注重术前准备及围术期处理,重症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郭华  林志明  史文武  徐莹 《江西医药》2006,41(3):146-147
目的探讨半蛤壳状切口在胸顶部巨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半蛤壳状切口治疗1995年8月~2005年8月间胸腔顶部巨大肿瘤21例。结果全组21例20例完整切除,肿瘤4×4×3~14×12×12cm,1例行囊内切除,1例行锁骨下静脉切除大隐静脉重建。全组病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对明显位于胸腔顶部或超出胸廓入口的胸顶部巨大肿瘤,采用半蛤壳状切口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外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救治的胸外伤患者65例行胸腔镜修复手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内探查、胸腔内止血、肺裂口修补术、凝固性血胸清除术等。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腹腔镜手术,术中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3例由于肺大血管损伤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8.6±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4.5±10.6)ml,平均术后胸腔引流量(146.8±31.4)ml,平均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1.6 d,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是胸外伤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手段,其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收治的100例老年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肺部感染,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结果:在100例老年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25例,感染率为25.00%。两组年龄、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开胸手术、手术耗时、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后PaO2<90%、血清白蛋白<35 g/L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例院内肺部感染患者中,痰培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3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5株。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患者年龄、术后PaO2、血清白蛋白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多为革兰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亚冬眠疗法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早期呼吸功能改变和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8 ~10周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麻醉后不致伤,仅参照亚冬眠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ALI组(致伤后参照亚冬眠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和亚冬眠治疗组(致伤后给予冬眠合剂腹腔注射并以维持量至实验结束).于肺损伤模型建立后0、1、2、4、6h记录生命体征、肺功能,并于上述时间点抽动脉血,检测血气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结果 亚冬眠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P<0.05),ALI组损伤后呼吸频率、心率明显增快(P<0.05),血压降低(P<0.05),亚冬眠治疗组变化幅度较小(P<0.05).ALI组肺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伤后6h明显低于亚冬眠治疗组(P<0.05),而分钟通气量损伤后1h达峰值,明显高于亚冬眠治疗组((P<0.05)),亚冬眠治疗组生理死腔-潮气量在不同时间点均低于ALI组(P <0.05);ALI组PaO2、SaO2和pH值明显降低(P<0.05),PaC02明显增加(P<0.05),亚冬眠治疗组变化幅度较小(P <0.05);ALI组血清中TNF-α、IL-1β和CRP含量显著升高(P<0.05),亚冬眠治疗在各个时间点均减低(P<0.05).结论 在ALI早期给予亚冬眠治疗可明显减少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对损伤肺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