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3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5--8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区进行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慢性游走性红斑的侵袭率为8.4%(132/157),男性高于女性,30--39岁较其他年龄组为高。五、六月为多发季节,病例按旬分布与蜱咬人数相一致。莱姆病神经型和关节炎型的流行率分别为4.6%和6.6%。心脏病型和皮肤良性淋巴细胞增生病少见。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存在本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医院医药与医院医疗、护理共同支撑起医院功能的发挥,三大系统又互相联系,其中又以医院医药作为整个医疗活动的基础,在药学服务功能转变的新形势下成为主要依托点[1]。然而,由于历史或观念认识问题等诸多原因,我国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仍处于低端水平,基于药学服务的质量管理模式尚未有效搭建和成熟运行。自上世纪80年代价值链理论发端以来,价值链管理理念迅速应用于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并以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3~7月(干预前)与2012年8~12月(干预后)收治的外科常见的4种部位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我院围术期使用的抗生素种类由干预前的18种减少到干预后的12种;不合理用药率降低,合理用药率增加。结论实施干预措施后,我院外科围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逐渐规范化、科学化,用药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口服吗丁啉对氨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氨茶碱单用及合用吗丁啉后兔血清中茶碱浓度,结果表明,两药合用后吸收呈双峰,一峰较单服茶碱提前约2h,一峰推后约3h,血药峰浓度下降,维持有效血浓度的时间延长,波动相对减小,K.,K,T_(1/2),AUC 无显著性差异(P>0.05),T_(pk)有显著性差异(P<0.05),揭示两药合用时给药时间应调整,并同时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分析其药物经济学效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人住本院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和吲达帕胺治疗,B组给予氢氯噻嗪和依那普利治疗,C组则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药物经济学探讨.结果 A、B、C三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95.12、110.32、132.37元,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87.5%、85.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3、1.26、1.56.结论 三组治疗方案费用及治疗效果相当,但替米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更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调查发现5种野生啮齿动物感染一种巴贝原虫,其中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和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的感染率分别为47%和36%,花鼠(Eutamiassibiricus)感染率为25%,红背(鼠平)(cl.rutilus)和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亦均有感染。原虫形态特征与微小巴贝原虫极相似。实验感染金黄地鼠,一般于第4周出现显性原虫血症,动物消瘦,可自然恢复。结果表明,调查地区野生啮齿动物感染巴贝原虫,提示该地人群也可能感染巴贝原虫,有必要研究早日发现我国的巴贝原虫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慢性游走性红斑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典型环形红斑较少见,多数呈不同形状的红斑,有的中心起水泡或坏死。亦可出现继发性红斑。神经系统损害包括脑膜炎、面神经麻痹和多发性神经炎。心脏异常较少见。另外,还观察到皮肤良性淋巴细胞增生病。慢性游走性红斑的侵袭率为8.4%。男女性别的侵袭率有显著差别(P<0.05)。五、六两月为多发季节。患者都有蜱咬史。神经系统损害和关节炎的流行率分别为4.6%,6.6%。从临床表现、流行特点以及用恢复期病人血清检出了蜱中肠组织的螺旋体,可以认为当地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