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临床机采血小板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为了确保血小板输注疗效,血小板采集数达到质量要求显得尤为重要.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自身带有血小板采集数量的预计值计算公式,当操作者输入献血小板者的血小板计数值(PLT),机器可以自动根据所需要的血小板数,计算出应当处理的全血量,按照这一参数进行采集可以达到预计的血小板数.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真正采集的血小板数与根据机器带有的计算公式算出的预计血小板采集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受到献血小板者的PLT、Hb等因素的影响[1],而收集夹可能直接影响血小板的采集数.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ABO血型的抗原减弱及抗体丢失2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中往往出现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配血困难[1]。但笔者在临床配血时发现2例多发性骨髓瘤引起患者红细胞表面B抗原减弱及ABO血型抗体的丢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14例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疾病转归情况,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进行了47次血浆置换,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10例患者病情好转恢复出院,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47次血浆置换术中共发生了3次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患者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需尽早开始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5.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以及实体瘤[1] ,随着人们对外周血干细胞的深入研究 ,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笔者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 ,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就骨缺损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及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G-CSF)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CD34+ 细胞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1 .1 临床资料 :本院骨科住院患者 8例 ,其中股骨骨折 3例 ,肱骨上端骨巨细胞瘤 3例 ,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 2例。患者年龄 1 4~ 48岁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相似文献   
6.
ABO血型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及移植后的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ABO血型的变化,探索移植后的输血方案,为患者输注合适的血液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干细胞移植前检测患者ABO血型,植活后再次检测患者ABO血型抗原及抗体的变化,对输注血液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干细胞移植后35~193 d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血型,ABO主要不合、ABO次要不合及ABO主次要不合的受者输注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量和ABO相合组的输注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血型,相容性输血可以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能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污染菌的效果及其膜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14 ml浓度为500 μmol·L-1核黄素加到125 ml的单采血小板悬液中,再将一定浓度的G+菌(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和G-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分别注入上述混悬液中,经(265~370 nm)广谱紫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淋巴瘤患者输注冷冻自体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选择6例行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血小板13次。在血小板中加入终浓度5%DMSO,于-80℃保存。当患者血小板小于20×10^9/L时,于37℃水浴箱快速解冻复苏后输注。分别测定冷冻前后血小板回收率以及22℃保存5d血小板的CD42b、CD62p及输注后1h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血小板复苏后回收率为58%~85%,平均回收率为72.5%土8.2%。血小板CD42b由冷冻前的93.2%±6.0%下降到复苏后的80.1%±4.6%,CD62p由冷冻前的1.9oA±0.9%上升到18.1%土10.1%(P〈0.05),但与22℃保存5d的血小板CD42b、CD62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接受的范围内。13例次的血小板输注中,11次1hCCI〉7.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注自体血小板是安全且可行的,可替代异体血小板输注,有助于节约血源、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及减少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  相似文献   
9.
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相关参数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机采单个供体血小板因具有止血疗效可靠,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并有利于血小板配型输注防治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优点,目前国内临床使用量正在逐步增加.机采血小板质量的优劣,关键指标之一是血小板数量.为了保障机采血小板的个数,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自身带有预计值计算公式,以献血小板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参数进行血小板预计值的估算.笔者在采集血小板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单独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自带的公式进行血小板的采集,产品中血小板数显著低于估计值.在多因素分析时发现,献血小板者的Hb浓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建立了根据献血小板者外周血Hb浓度作为另一参数进行修正血细胞分离机自带的血小板采集数估计值公式所计算的结果,得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代谢系统等危重疾病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7年12月行血浆置换术的68例患者,观察患者围治疗期的不良反应,检测血浆置换治疗造成的血细胞丢失和溶血情况,分析10例患者保护性抗体HBs Ab的滴度变化。结果 68例患者共进行了262次血浆置换治疗,33.8%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262次血浆置换中不良反应率为16.8%,予以对症处理后短时间内缓解,并完成后续治疗;每次治疗造成的血细胞丢失少于1%血容量,未造成溶血;置换治疗结束的HBsAb滴度最多下降70%~80%,然后逐渐缓慢恢复。结论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的、易于处理的;不会造成明显血细胞损失和溶血;治疗过程中HBsAb滴度始终在可检出水平之上;血浆置换术是一种安全、可接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