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9月~2005年3月收治的30例(36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均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结果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月无复发。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式简单、创伤微小、安全、美观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factor-2α,HIF-2αα)基因下调DLK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原位注射RNAi慢病毒载体和空载体慢病毒载体至裸鼠左右侧背部移植瘤组织中,定期观察成瘤时间、瘤体体积及重量,进一步绘制生长曲线及计算抑瘤率.HE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病理,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HIF-2α、DLK1及CD4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与空载体组相比,RNAi组移植瘤生长速率、瘤体体积和重量均明显降低(15.1% vs 21.6%,5.80 cm3 vs 3.30 cm3,3.0 g vs 1.7 g,P<0.05),抑瘤率为43.1%;HE染色显示RNAi组出现明显缺血坏死;RT-PCR结果提示RNAi组移植瘤组织中HIF-2α、DLK1及CD4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0.59 ±0.02 vs 0.21 ±0.01,0.32 ±0.01 vs 0.08 ±0.01,0.76 ±0.03 vs0.04 ±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RNAi组移植瘤组织中HIF-2α、DLK1及CD4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0.49 ±0.02 vs 0.28 ±0.01,0.43 ±0.02 vs0.11 ±0.01,0.62±0.03 vs 0.23±0.01,P<0.05).结论 沉默HIF-2α基因下调DLK1表达有效抑制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DLK1可能参与BCSCs未分化表型维持,并增强其致瘤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02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纯给予奥沙利铂(L-OHP)+培美曲塞(PEM)化疗方案;实验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薄芝糖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以及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治疗后的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能提高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手术中两种处理血管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4年间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187例患者的手术视频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处理血管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方法1组(89例)和方法2组(98例),方法1主要在主刀的独立操作下完成,方法2通过主刀和助手的默契配合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术中病理检获淋巴结数、术后相关总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方法2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优于方法1组(均P<0.05)。 结论:通过主刀和助手的默契配合能较快完成血管的处理,缩短淋巴结清扫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并未降低淋巴结清扫质量,故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引流管的放置通常是在外科手术(如乳腺癌手术、腹腔手术等)后,用以充分引流渗血、渗液~[1],从而减少术区液体残留、预防感染等,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引流管端孔形状基本固定,而侧孔则变化性较大,不同的修剪方式将出现不同形状的侧孔。本文分析笔者科室3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术区引流情况,对比不同形状侧孔的引流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至2015年4月,笔者科室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355例,年龄27~70岁,平均(5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胸大肌肌间入路与经腋窝入路清除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锁骨下淋巴结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7-05-2018-07-05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42例乳腺癌术后锁骨下淋巴结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将经胸大肌肌间行锁骨下淋巴结清除的21例患者分为肌间入路组;经腋窝行锁骨下淋巴结清除的21例患者分为腋窝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肌间入路组与腋窝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70±1.94)和(31.40±3.08)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分别为(6.96±1.43)和(12.70±1.57) mL;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分别为(6.10±1.50)和(4.90±1.20)枚;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20±1.50)和(17.20±1.70) d。肌间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腋窝入路组低,而淋巴结清除数目较腋窝入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03、15.371、10.113和3.886,P值分别为0.002、<0.001、0....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连枷胸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我院1999年1月-2005年3月符合连枷胸条件的43例患者,其中14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作为BiPAP组,另外29例患者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常规的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作为IPPV组,比较两组的ICU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以及24、48、72h的动脉血气中的PO2、PCO2与氧合指数。结果 BiPAP组中在ICU中治疗时间比IPPV组明显缩短,并发症、死亡率少于IPPV组。监测24、48、72h的血气分析,PO2、PCO2、PaO2/FiO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连枷胸患者的治疗中,BiPAP的机械通气模式优于IPPV。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2组(n=70)。对照组采用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则转外科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瓣膜修复术,并行常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以及舒普深等药物耐药率低。结论采用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不仅能够维持心脏结构整体性,还对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