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院于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6月 ,从 5 75例全结肠镜检查中选取 12 7例内镜活检组织 ,作细胞DNA含量测定 ,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大肠息肉的DNA含量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现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内镜室常规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从 5 75例全结肠镜检查中选出 12 7例 ,分别为正常黏膜36例 ,大肠息肉 78例 ,大肠癌 13例。二、方法通过日本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CF 2 0 0型 ,进行全结肠检查 ,并取活检 ,标本经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及切片 ,HE染色 ,作病理检查。并选取约 10mg内镜活检组织 ,由我院消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异丙酚应用于胃镜检查中的适应人群、最佳剂量、安全性和顺应性。方法术前了解受检查者身体基本状况、双腔鼻导管持续吸氧、静注利多卡因、异丙酚。术中监护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术后了解病人遗忘度和满意度。结果,异丙酚起效时问为15~20秒。持续时问为8~10min。用药前后对照,心率下降10%、血压下降10%~20%、氧饱和度基本不变。术后遗忘度100%。满意度100%。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可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和痛苦感,显著改善病人的耐受性.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顺应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内镜检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全结肠镜诊断大肠肿瘤29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全结肠镜诊断大肠癌和息肉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应电子结肠镜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及活检,并作病理组织学诊断。对近5年来内镜检出的大肠肿瘤作分析评价。结果:1819例全结肠镜检查插入回盲部成功率98.63%。检出大肠肿瘤296例(癌肿77例、息肉219例),总检出率16.27%。病理分类以管状腺癌(53例)和腺瘤性息肉(126例)为主。分布部位为直乙结肠最多(癌肿62.34%,息肉57.99%)。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方法:110例HP阳性的溃疡病人,男性78例,女性32例,年龄57a±s8a(18~80a),用兰索拉唑加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兰索拉唑30mg,每日晨、晚各服1次,阿莫西林500mg,每日4次,连服2wk后,停用阿莫西林,改用兰索拉唑30mg,每日晨服1次,维持治疗4wk。结果:HP清除率为87.3%,溃疡愈合率90.9%,总有效率97.3%。结论:兰索拉唑加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是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结肠镜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全结肠镜诊断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进行全结肠检查,并作病理组织学诊断。对近5年来内镜检出的IBD作分析评价。结果:2181例全结肠镜插入回盲部成功率98.95%。检出IBD38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隆病(CD)8例,总检出率1.74%。UC结肠镜下特点:粘膜充血水肿、粗糙伴细颗粒状,糜烂及浅表溃疡呈弥漫密集分布,假息肉及粘膜桥形成。CD结肠镜下特点:病变呈跳跃式,有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短环状狭窄。病变分布部位,UC以直乙及左侧结肠为主,CD以盲升级右侧结肠为主。结论:全结肠检查在诊断IBD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方法,对病灶发现,定期 随访和追踪后病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丙酚应用于全结肠镜检查中适应人群、最佳剂量、安全性和顺应性。方法 术前了解受检者身体基本状况、双腔鼻导管持续吸氧、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异丙酚,术中监护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术后了解病人遗忘度和满意度。结果 异丙酚起效时间为15~20s,持续时间为8~10min。用药后,心率下降13.22%,血压下降24.48%,氧饱和度基本不变。术后遗忘度100%,满意度100%。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性全结肠镜检查可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和痛苦感,显著改善病人耐受性,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顺应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内镜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联合内镜微波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完全型痘诊状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年来在3976例胃镜检查中发现痘疹状胃炎183例,完全型94例,不完全型89例,内镜检出率4.6%,其中幽门螺秆菌(HP)阳性者148例(80.9%),56例完全型者接受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1~76岁,平均58.1岁,其中HP阳性46例(82.1%)。内镜见痘疹状隆起灶分布于胃窦部,隆起高度1~3mm,直径2~8mm,中央脐凹,表面糜烂渗出或有点状出血,病灶呈单发者4例,余为多发3~10个不等,3例融合呈节段样隆起。56例患者均有上腹不适,饥饿感、胀痛等消化不良症状。1.2 治疗方法术者常规进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