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凤梅  林瑞芳  卜法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3-1673,1676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 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 mm VS (41.82±11.60) 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缬沙坦维持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mg,随访观察1a。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62.8%,P<0.05),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VS(41.82±11.6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卡维地洛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选择NYHAⅡ-Ⅳ级DCM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卡托普利12.5mg/d,渐加量至50~75mg/d和卡维地洛2.5mg/d,渐加量至10mg/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加5%G.S1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5d为1疗程,共用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每分钟排血量(CO)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和卡维地洛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了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达到了协同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临床资料报导,梗死前心绞痛可使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1]。本文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99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根据其梗死前48h内有无心绞痛,观察缺血预适应对AMI近期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5例AMI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均为初次梗死,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清酶学证实,排除心肌病、肺心病、瓣膜性心脏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既往病史复习,据梗死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两组:(1)缺血预适应组79例,男59例,女20例,年龄56±1…  相似文献   
6.
卜法芹 《中原医刊》2007,34(7):11-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hs CRP和血脂水平,作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效果更好,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UA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发病后1至 12h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监测心电图 ,血清心肌酶 ,依据临床间接冠脉再通标准判断冠脉是否再通。结果 :2 4hT波倒置者 46例 ,再通 44例 ( 95 7%) ,发生并发症 7例 ( 15 1%) ;T波未倒置者 3 4例 ,再通 10例( 2 9 4 %) ,发生并发症 2 0例 ( 5 8 8%)。T波倒置组患者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 ,冠脉再通率明显增高 (P <0 0 1)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冠心病(CHD)发病存在性别差异,推测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其中雌激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可能为重要机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男女性别间血脂质、载脂蛋白水平的差异,探讨血脂质水平与不同性别冠心病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受检者共380例,分为CHD组和正常对照组。CHD组221例均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进一步分为男性亚组160例,年龄(58±12)岁。女性亚组61例,年龄(59±11)岁。正常对照组159例,为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其中男性亚组120例,年龄(58±10)岁,女性亚组39例,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内血液渗入并分离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在主动脉疾病中,AD是临床上最常见,病死率极高,且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一种临床急症.如不及时诊治,发病后最初48h内,病死率高达1%/h.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胸主动脉重建术和控制血压等.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1998年腔内隔绝术(endovasc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的应用,使瘤腔与主动脉内高速高压血流隔绝,从而避免了破裂.  相似文献   
10.
卜法芹 《临床医学》2007,27(8):19-2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2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罗格列酮4 mg/d治疗半年,观察PCI术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EF值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做治疗后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心机梗死发生率下降,P<0.05,EF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NO明显升高,而ET、CRP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可减少ACS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