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劳永霞 《当代医学》2012,18(22):4-5
目的 探讨孕足月可疑羊水过少孕妇适宜的临床处理方式,以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B超诊断为孕足月可疑羊水过少的128 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积极处理: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处理;对照组给予保守观察:包括吸氧、饮水、定期胎监及监测羊水情况,待自然临产处理.结果 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是诊断羊水量减少的首选方法,超声诊断可疑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妇女,在严密监护下可给予待产、阴道试产,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人为干预,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围产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
劳永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28-129,13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产术中取足娩胎法的优势。方法选择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必须进行剖宫产病例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取足娩胎法)和对照组(手取胎头法、宫腔外手推胎头出盆腔后取头法、经阴道上推胎头法)。分析两组的子宫切口裂伤、术中出血、新生儿窒息、术后病率及成功例数。结果取足娩胎法明显优于其他手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取足娩胎法可有效减少子宫切口裂伤、术中出血、术后病率,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找出原发性宫缩乏力的高危因素,以制定原发性宫缩乏力高危妊娠评分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50例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根据原发性宫缩乏力诊断标准,将第一产程时间作为原发性宫缩是否乏力的一个计量,将年龄、体重等一系列因素作为影响宫缩乏力的因子,设定P为第一产程时间, P1为年龄, P2为孕次, P3为孕周, P4为身高, P5为体重, P6为并发症(虚拟变量), P7为新生儿体重。作者以P为因变量, P1~P7为自变量,使用多远线性回归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宫缩乏力与合并并发症、孕次、孕周、年龄五个因素有关,与孕妇身高、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几乎没有影响。结论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合并并发症、孕次、孕周、孕妇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分娩镇痛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对比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本院12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40例。A组予以硬膜外麻醉,B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C组未接受麻醉镇痛分娩,并对三组的VAS评分、产程进展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三组5、10、30、60 min、4~6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跃期时间、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5、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分娩镇痛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其起效时间更短、镇痛效果更为明显、用药量更少、可加速产程的进展尤其是活跃期的进展,并且不影响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麻醉后期(腰麻给药后4~6 h)产妇分娩疼痛有稍增加的感觉,故对于实施单次腰麻的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用于产程进展较快的经产妇,而对于产程较长的初产妇,在麻醉后期应该考虑增加硬膜外持续加药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胎膜具有保持羊水及保护胎儿的功能。妊娠期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羊水经阴道流出,称为胎膜早破,是威胁母婴健康的产科常见并发症。现通过对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0月的156例胎膜早破患者做回顾性分析,观察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及结果,以更好地了解、认识胎膜早破与分娩的关系,为临床处理上提供参考,以助及早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孕妇及胎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术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的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的22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223例产妇中产后出血19例(8.52%).产后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11例(57.89%),腹腔粘连4例(21.05%),胎盘因素3例(15.79%),软产道损伤1例(5.26%).结论 重视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永霞 《当代医学》2011,17(35):4-5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孕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产后经宫体注射缩宫素20IU,效果欠佳者,加量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组患者产后同时给予缩宫素20IU和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止血时间、产后2h出血量、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止血时间(15.3±3.5)min与对照组(35.5±7.6)min比较明显缩短;治疗组的出血量(164.3±10.6)mL与对照组的(267.6±15.5)mL也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而对照组为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用于常规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宫颈球囊和宫缩素促宫颈成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诊治的100例具有引产指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引产方式不同将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孕妇使用宫颈球囊引产,对照组48例孕妇使用缩宫素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孕妇引产前基本临床资料,如年龄、孕周数、宫颈Bishop评分等,比较两组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有效率及成功率、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数及引产前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引产后,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均明显高于引产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孕妇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4.23%vs.75.00%,P=0.007),观察组孕妇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90.38%vs.70.83%,P=0.013);观察组孕妇各阶段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54%vs.29.17%,P=0.028)。结论宫颈球囊可提高足月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及引产成功率,降低产程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劳永霞 《当代医学》2014,(29):52-53
目的观察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的临床表现,准确识别子宫收缩乏力,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减少母婴不良结果,安全分娩。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自2012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68例在产程中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原发性宫缩乏力有不同的处理措施,正确识别,采取适当的措施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妊娠结果。结论产程正常的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不需干扰;产程异常的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给予积极的人工破膜处理是有效的处理措施;高张性宫缩乏力,高度警惕难产的可能性,极积干预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基于血栓弹力图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凝血状态。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0名为正常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50例为出现HDCP的孕妇(纳入研究组)。所有孕妇均接受凝血指标检测、血小板指标检测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之间以及研究组中不同病情孕妇之间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分析血栓弹力图中各项指标与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的PT、APTT、R、K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TT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FIB、D-D、PDW、MPV、Angle、MA、LY30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孕妇随着病情加重,PT、APTT、R、K逐渐缩短,TT逐渐延长,FIB、D-D、PDW、MPV、Angle、MA、LY30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R与PT、APTT呈正相关;K与FIB、D-D呈负相关;Angle与FIB、D-D呈正相关;MA与PLT呈负相关,与PDW、MPV呈正相关;LY30与FIB、D-D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