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几经早期干预后脑CT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CT、发育商(DO)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干预组及对照组CT总体恢复水平及CT正常率方面有显著差异,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各个年龄段的总1奉DQ水平及DQ正常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明显改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及临床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探查小儿恶性肿瘤原发部位及转移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WB-DWI检查的62名健康体检儿及经CT、MRI及临床均确诊为恶性肿瘤的40例患儿资料.正常组按年龄分为0~12个月、12个月以上至5岁及5岁以上3组,分析正常组WB-DWI图像特点,并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WB-DWI与WB-DWI结合MRI、CT两种方法对转移瘤的检出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组原发灶及转移灶与正常对照组对应部位ADC值的差异.结果 WB-DWI图显示正常组小儿干骺端信号随年龄增加逐渐减低.WB-DWI检测原发灶的敏感度为100%(40/40),对全身转移灶诊断敏感度为89.2%(58/65),阳性预测值为90.6%(58/64);WB-DWI结合MRI、CT对全身转移灶诊断的敏感度为95.4%(62/65),阳性预测值为95.4%(62/65),两方法间诊断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P>0.05).脑(5例)、肝(6例)、肾(8例)、肾上腺(11例)部位的原发肿瘤ADC值分别为(0.76±0.19)×10-3、(0.97±0.29)×10-3、(0.81±0.12)×10-3和(0.93±0.28)×10-3mm2/s,正常对照组对应部位ADC值分别为(1.02±0.11)×10-3、(1.57±0.58)×10-3、(1.19±0.15)×10-3和(2.03±0.42)×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4、3.84、7.02和12.57,P值均<0.05).脑(9例)、肝(13例)、肾(17例)、骨(7例)和淋巴结(6例)部位转移灶ADC值分别为(0.88±0.12)×10-3、(0.98±0.10)×10-3、(0.89±0.11)×10-3、(0.96±0.15)×10-3和(0.83±0.14)×10-3mm2/s,正常对照组对应部位ADC值分别为(1.01±0.09)×10-3、(1.45±0.39)×10-3、(1.31±0.27)×10-3、(1.34±0.20)×10-3和(0.99±0.08)×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9、45.50、6.95、14.00和9.27,P值均<0.05).结论 正常婴幼儿WB-DWI图像的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多呈高信号;WB-DWI适用于探查小儿恶性肿瘤原发及转移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常规CT、MRI结合有提高敏感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优化低剂量CTA方案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前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CHD患儿139例(年龄1天-6岁),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别采用前门控和高级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 Dose4)、前门控和滤波反投影重建(FBP)、非门控和FBP进行CTA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及Post-Hoc双样本T检验对每组患儿有效射线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手术结果为诊断标准,采用CTA诊断结果与超声心动图(UCG)诊断结果进行符合一致性分析。结果 1.有效射线辐射剂量:前门控i Dose4组较前门控FBP组降低13.8%、前门控i Dose4组较非门控FBP组降低23.5%(P0.05)。2.图像质量评估:前门控i Dose4组、前门控FBP组、非门控FBP组分别为:Ⅲ级36、57、12例;Ⅱ级0、25、8例,(χ~2=15,.879,P0.05)。3.经手术治疗的CHD患儿(n=102),术前CTA、UCG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CTA总诊断符合率94.5%(P0.001),UCG诊断符合率90.4%(P0.001)。结论 低剂量前门控i Dose4 CTA技术在小儿CHD的术前应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健康小儿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表现,为此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70例健康体检儿,年龄1个月~15岁,按照年龄分成3组:1~12个月、1岁以上~5岁、5岁以上~15岁,在家长知情同意下接受WB-MRI检查,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全身扩散加权图像上信号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wBDwI上双肺、纵隔、肝脏、胰腺及周围软组织呈低信号,脑、脾、肾、睾丸及充盈的膀胱呈高信号,各脏器之间信号无明显差异。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及骨干信号强度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1个月左右的小儿在WB-DwI上显示四肢骨结构模糊;在2~12个月组长管状骨干骺端表现为高信号者占66.7%,在12个月以上~5岁组占43.4%,5~15岁组为7.7%;长管状者骨干表现为高信号者在2~12个月组占28.6%,1岁以上~5岁组占17.3%,5岁以上~15岁组高信号基本消失。颈部、腋窝、颌下、髂血管周围淋巴结及中下腹、盆腔内部分肠管在WB-MRI上也显示为高信号。结论:WB-DWI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小儿全身检查,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正确认识小儿WB-DWI正常表现,为临床诊断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临床高度怀疑,X线诊断不甚明确的气管、支气管异物,行螺旋CT轴位扫描及MPR、CTVB图像后处理确诊为气道异物的2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T异物所在气道位置及引起并发症程度建立分型标准,并以支气管镜检术结果为对照,比较各型异物在X线及CT图像后处理前后的诊断准确性差异并分析各型异物特点.Ⅰ型、Ⅱ型、Ⅲ型异物X线、CT轴位、CT轴位加后处理诊断准确率分为:9.52%、64.29%、44.44%;100.00%、93.51%、77.78%;100.00%、98.70%、97.22%.经统计学配对X2检验,P<0.05,CT轴位加后处理诊断准确率优于前两者.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可作为小儿气道异物阻塞术前检前最安全、最准确、最快捷的筛查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6.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及颅脑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颅脑CT在小儿结节性硬化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CT共同确诊的39例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颅脑CT表现。结果 39例小儿结节性硬化症CT平扫表现为颅内钙化或/和非钙化结节,发生于室管膜下39例(100%),皮质或皮质下15例(38.5%),脑白质12例(30.8%),脑实质内可见孤立的斑片状钙化11例(28.2%),双侧脑室轻度增大21例(53.8%)。结论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颅内结节多发生于双侧脑室外侧壁室管膜下,CT平扫对颅内高密度或钙化结节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是诊断小儿结节性硬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支气管内窥镜检取异物的31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术前影像学资料.31例患儿X线诊断物不明确.螺旋CT扫描须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40 mA,时间1 s,螺距0.75,层厚3 mm,重建间隔1.5 mm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 低剂量螺旋CT及MRR图像显示异物呈结节状附着或嵌顿于气道内导致局段气道连续性中断27例,异物阻塞肺叶或肺段形成不张4例.与支气管镜检结果对照,其对中心气道异物诊断准确性为100%,3级以上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性为96.77%.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可作为支气管镜检前的筛查.确定手术路径.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健康小儿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表现,为此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70例健康体检儿,年龄1个月~15岁,按照年龄分成3组:1~12个月、1岁以上~5岁、5岁以上~15岁,在家长知情同意下接受WB-MRI检查,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全身扩散加权图像上信号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WB-DWI上双肺、纵隔、肝脏、胰腺及周围软组织呈低信号,脑、脾、肾、睾丸及充盈的膀胱呈高信号,各脏器之间信号无明显差异。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及骨干信号强度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1个月左右的小儿在WB-DWI上显示四肢骨结构模糊;在2~12个月组长管状骨干骺端表现为高信号者占66.7%,在12个月以上~5岁组占43.4%,5~15岁组为7.7%;长管状者骨干表现为高信号者在2~12个月组占28.6%,1岁以上~5岁组占17.3%,5岁以上~15岁组高信号基本消失。颈部、腋窝、颌下、髂血管周围淋巴结及中下腹、盆腔内部分肠管在WB-MRI上也显示为高信号。结论: WB-DWI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小儿全身检查,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正确认识小儿WB-DWI正常表现,为临床诊断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延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小儿先天性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8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泌尿系梗阻畸形患儿。术前1周行多层螺旋CT重建尿路成像(MSCTU)不同增强延时时间点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和超声检查,实质期及排泄期分别测量肾脏最大截面CT值;皮质期、实质期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排泄期加做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表面重组(SSD)图像,并将MSCTU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重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男孩左侧肾脏发病率为76.19%,明显高于其他泌尿系畸形;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积水以女孩发病为多,发病率为84.00%。单纯肾输尿管远端梗阻患肾功能均较好;重度UPJO患肾分泌功能尚存在,排泄功能较差;重度肾发育不全和积水型重复肾,患肾功能最差,其次为反流性肾病的肾脏。MSCTU的术前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6.30%,超声的术前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0.04%。MPR方便快捷,适合于肾脏功能及结构观察;CPR,MIP,SSD适合集合系统形态轮廓整体观察、肾排泄功能评价、积水梗阻平面判定及疾病定性诊断。结论:掌握最佳的MSCTU增强延时时间,选择合理的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十分准确地诊断小儿先天性复杂泌尿系梗阻畸形疾病,MSCTU技术可作为泌尿系术前常规影像学一站式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戍像在产前胎儿先天性颅脑疾病中的检测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颅脑畸形的孕妇行胎儿磁共振检查。由有经验的高职医师对胎儿MRI图像进行详细诊断,并将MRI结果与超声结果对比分析。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取得孕妇的知情同意。结果25例孕妇均为单胎,有12例确诊为胎儿颅脑异常。胎脑异常主要包括脑室扩大、胼胝体发育异常,后脑发育不良等。磁共振与超声检查准确率分别为10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对孕妇宫腔内的胎儿进行多方位快速序列成像,能够准确检测出胎脑的正常与异常,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