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03~2013—02我院收治的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部位分组。A组112例为桡神经损伤,B组105例为正中神经损伤,C组83例为尺神经损伤,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对比三组患者上肢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依据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对比三组上肢神经功能优良率,A组优良率90.18%,B组优良率83.81%,C组优良率75.90%,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桡神经损伤患者预后最好,正中神经损伤次之,尺神经损伤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切断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神经后,观察肌内神经、肌梭、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的变化,探讨其规律。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和神经切断组(20只)。术后2,4,8,12,16周,称肌湿重后用S 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肌内神经;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用HE染色法染肌梭。结果①失神经2周肌湿重为正常的65%,两组比较P〈0.05,肌内神经染色变浅,运动终板带及断面切片上显示数目正常,肌梭形态及梭内肌纤维无改变;②4周肌湿重为正常的53.2%,运动终板带变模糊,数目与正常比较无差别,肌内神经三级分支消失,肌梭数量正常,部分肌梭出现变形;③8周肌肉大量纤维化,湿重为正常的43.97%,运动终板带不连续,数目减少为正常76.2%,两组比较P〈0.05,肌内神经二、三级均无染色,仅留有鞘管样结构,肌梭大部分变形,数量为正常的81%,与正常组比较P〈0.05;④12周肌湿重为正常的42%,与8周相比P〉0.05,运动终板更加分散,形态不规则,数目为正常的54.4%,肌内仅一级神经有部分淡染,肌梭仅为正常的50%。⑤16周肌湿重为正常的41.6%,与12周相比P〉0.05,运动终板无聚合态,一级神经淡染存在,肌梭为正常的48.6%,与12周相比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肌湿重、肌内神经、运动终板、肌梭变化有一定规律性,肌萎缩发生最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皮肤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皮肤缺损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游离皮瓣移植术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髂腹股皮瓣移植修复足趾侧方皮瓣供区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确定足趾侧方皮瓣切取后供区的面积,于髂腹股设计略大于供区面积的皮瓣,切取皮瓣血管蒂时至少保留1动2静3条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后,按移植术后常规处理。结果本组临床应用11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有1例皮瓣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及时处理后恢复血运,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6~17个月,2例皮瓣臃肿,行皮瓣整形术。所有患者术后行动无影响,外观满意。结论游离髂腹股皮瓣修复足趾侧方皮瓣供区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成活率高,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动态观察肌梭、运动终板带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和神经切断组(20只)。术后2,4,8,12,16周,分别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用HE染色法染肌梭。结果(1)失神经2周运动终板带及断面切片上显示数目正常,肌梭形态及梭内肌纤维无改变;(2)4周运动终板带变模糊,数目与正常比较无差别,肌梭数量正常,部分肌梭出现变形;(3)8周运动终板带不连续,数目减少为正常的76.2%,两组比较P〈0.05;肌梭大部分变形、数量为正常的81%,与正常组比较P〈0.05;(4)12周运动终板更加分散,形态不规则,数目为正常的45.4%,肌梭仅为正常的50%:(5)16周运动终板无聚合态,肌梭为正常的48.6%.与12周相比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运动终板、肌梭数目随时间延长递减.术后12周肌梭降低至正常水平的50%,术后16周运动终板带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种手术方式在手指多节段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对29例(43指)断指伴有2或3节离断患者在再植的同时根据软组织及血管缺损的部位和伤情采用不同皮瓣或血管进行修复。结果:43指中41指成活,保存了患指长度,为患指获得良好的外形和功能奠定了基础。结论:根据伤情对多节段断指再植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修复.经临床应用证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母)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的应用及供区更好的处理方法。 方法 应用(足母)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拇手指创面后用第二趾剔骨甲皮瓣转位修复(足母)趾供区16例,其中拇、示指7例,拇、中指6例,拇、环指3例,拇指均为末节背侧甲床及部分皮肤缺损,示、中、环指为指腹缺损。 结果 术后随访6 ~43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拇手指皮瓣颜色红润、质地柔软、外形饱满,两点辨别觉5 ~8mm,足部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 结论 (足母)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拇手指创面后应用第二趾剔骨甲皮瓣转位修复(足母)趾创面是处理受区及供区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外伤患者对伤手的功能及外形的修复要求也在提高.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39例46指拇手指不同程度缺损的患者进行吻合趾.指血管的拇手指修饰性再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趾底动脉吻合指动脉的趾腹侧方皮瓣动脉血供给不良时的处理办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对9例拇、手指末节指腹皮肤缺损,应用游离第一趾腓侧趾腹皮瓣修复5例,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4例,切取面积2.6cm×1.7cm~3.2cm×2.1 cm,应用指动脉远端吻合皮瓣趾底动脉终末端修复供血不良的皮瓣. 结果 9例趾腹侧方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 14个月,指体末节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6~10 mm. 结论 应用指动脉远端吻合皮瓣趾底动脉终末端修复供血不良的皮瓣临床效果良好,为动脉供血不良的趾腹侧方皮瓣恢复供血提供良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应用游离(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拇指指腹缺损的形状、面积大小设计以跖背动、静脉为蒂的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临床应用27例.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其中获得4个月~2年随访24例,失访3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结果 属优21例、良3例.皮瓣两点辨别觉4~10 mm,修复手指外形较好,供区对行走无影响,步态正常. 结论 趾腓侧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