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骨折内固定后易发生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目的:观察金属植入物骨折内固定后联合不同极低频率脉冲电磁场治疗四肢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四肢新鲜骨折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内固定后给予常规治疗,其他3组内固定后第3天起分别配合2,16,32 Hz脉冲电磁场治疗,4组患者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周行骨折部位的X射线检查,固定前及固定后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完成时,分别检测4组患者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及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结论:随治疗时间延长,4组骨痂生成均增多(P < 0.01);在相同时间点上,2,16,32 Hz治疗组骨痂生成情况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 Hz治疗组骨痂生成情况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均高于16,32 Hz治疗组(P < 0.05).结果证实,脉冲电磁场促进骨痂生长从而促进骨折愈合,2 Hz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金属植入物内固定骨折愈合的疗效优于16,32 Hz.  相似文献   
2.
脉冲电磁场影响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随着人们寻求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的同时,脉冲电磁场以其无创伤、无感染、治疗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目的: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从作用机制、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入手,对脉冲电磁场影响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gov/Pubmed)1989/2009及维普数据库(www.cqvip.com)1981/2009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EMF,fracture",中文检索词为"脉冲电磁场,骨折".纳入与脉冲电磁场或电磁场治疗骨折密切相关,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重复性文献.文献类型包括综述、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等.计算机初检得到62篇文献,英文32篇,中文30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9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6篇,综述、述评类7篇,保留40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包括16篇中文,24篇英文文献;其中动物实验和体内、体外、细胞学实验31篇,临床研究9篇.结果与结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具有安全、环保、无创性、无感染、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等证实脉冲电磁场是一种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目前公认的是要应用低频率、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不仅涉及物理学,而且涉及医学等多个学科,由于对电磁方面研究进展,以及机体的复杂性及伦理方面问题,其作用机制以及脉冲电磁场参数值及各参数间该如何组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人们寻求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的同时,脉冲电磁场以其无创伤、无感染、治疗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目的: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从作用机制、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入手,对脉冲电磁场影响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gov/Pubmed) 1989/2009及维普数据库(www.cqvip.com) 1981/2009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EMF,fracture”,中文检索词为“脉冲电磁场,骨折”。纳入与脉冲电磁场或电磁场治疗骨折密切相关,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重复性文献。文献类型包括综述、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等。计算机初检得到62篇文献,英文32篇,中文30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9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6篇,综述、述评类7篇,保留40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包括16篇中文,24篇英文文献;其中动物实验和体内、体外、细胞学实验31篇,临床研究9篇。 结果与结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具有安全、环保、无创性、无感染、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等证实脉冲电磁场是一种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目前公认的是要应用低频率、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不仅涉及物理学,而且涉及医学等多个学科,由于对电磁方面研究进展,以及机体的复杂性及伦理方面问题,其作用机制以及脉冲电磁场参数值及各参数间该如何组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手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手段,以恢复正常的下肢力线、关节面的平整及稳定性、膝关节无疼痛、屈伸活动不受限为主要目的[1].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影响骨折疗效的重点之一,传统的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胫骨平台骨折最多采用的手术入路方式,但对常合并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SchatzkerⅣ~Ⅵ型复杂胫骨骨折而言,治疗较为困难,难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及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每组45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7. 78%,对照组患者8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 83±3. 64) m L,对照组(79. 32±5. 47) m 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SF-36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两个指标都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 0. 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为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以腰背部疼痛为症状,常被患者忽视,随着疼痛的加剧患者需卧床制动使活动量减少,增加了骨量丢失[1].该病非手术治疗4年内病死率高达50%,近年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技术的发展,该疗法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且镇痛效果明显,但部分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2].目前关于OVCF术后患者疼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5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行PVP术治疗的 OVCF 患者149 例,探讨多因素综合作用对PVP治疗OVCF术后疼痛的影响,评价椎体高度恢复与疼痛缓解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 =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与后凸Cobb角、腰背功能、骨性融合率与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组(A组,50例)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组(B组,50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脊柱稳定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22(18.23±3.68)个月。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6、12个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A组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均无断钉、断棒、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慢性腰痛、螺钉松动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脊柱稳定性、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且可减少慢性腰痛、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药物治疗慢性腰腿痛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腰腿痛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分三个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分别对其治疗前、后、随访12周时疼痛情况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双氯芬酸钠+盐酸乙哌立松+甲钴胺治疗组与双氯芬酸钠+盐酸乙哌立松治疗组与双氯芬酸钠治疗组比较,双氯芬酸钠+盐酸乙哌立松治疗组与双氯芬酸钠治疗组比较,VAS评分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说明联合用药可显著缓解慢性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