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相位视野数值、频率编码数及IR-prep对腹部单次激发MR扩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5月20日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健康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相位视野数值和频率编码数为0. 8和128(A组)、0. 7和128(B组)、0. 7和90(C组)、0. 7和90并施加IR-prep技术(D组)时对患者行腹部SS DW EPI成像。比较各组图像变形层面出现率、皮下脂肪区域信号强度、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噪声、肝和脾的ADC值,以及图像几何变形程度、皮下脂肪抑制效果、组织结构清晰程度的主观质量评分。结果各组信噪比比较,D组 0. 05)。各组图像变形层面出现率比较,D组 0. 05);但D组的皮下脂肪区域信号强度低于A组、B组、C组,图像几何变形程度、皮下脂肪抑制效果、组织结构清晰程度的主观质量评分高于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减少相位视野数值和频率编码数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图像的几何变形;联合应用IR-prep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几何变形,同时,有效提高脂肪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开颅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血肿量30~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7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行显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术后1个月时GOS评分和术后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术后1、6个月的疗效以及血肿清除效果方面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58例行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2.5 h,平均手术时间1.6 h,绝大多数患者2周内治愈,术后闭经、泌乳、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明显缓解,平均住院时间8~12 d。术后随访8~18个月,1例复发,余未见颅内感染、视神经损伤、颅内出血以及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发生。结论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4例脑室出血患者应用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3~5 d 66例,6~7 d 38例。治愈29例,显著进步37例,进步20例,总有效率为82.69%。结论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