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ous d iabetes)是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1999年在日本糖尿病会议上将其归类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1〕。严重肝病导致的糖耐量异常,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已明确其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代谢异常、升糖激素增多、乙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男性,71岁,于1993年因口向左歪,双腿无力在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诊为腔隙脑梗塞,CT证实。予脉通、复方丹参静点10天,症状好转。1996年1月因右手食、中指末端阵发性疼痛在北京某医院按脉管炎治疗,好转后停药。同年6月住我院骨科治疗,查体未见内科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骨科情况:右手食、中指末节干性坏死,发黑变硬,触痛消失,范围固定,界限清楚。化验血WBC 23.5×10~9/L,N 0.86、L 0.14,RBC 4.77×10~(12)/L,Hb 142g/L,PC 902×10~9/L。诊断:右手食、中指干性坏疽,右手  相似文献   
3.
<正>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52岁。其中≤20岁1人,20-49岁2人,50-59岁4人,≥60岁1人。 2.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除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外,伴眩晕6人,肢体活动不灵5人,呕吐4人,初发病时体征有,深昏迷2人,浅昏迷6人,双瞳孔缩小(直径为1.5-2.0mm)6人,四肢伸直性强直6人,四肢肌力0级5人,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与脑心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170例脑血管病人发病初期的心电图改变,探讨病变性质、部位、脑出血及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与心电图异常率的关系,病变性质与心电图形态改变的关系及部分心电图异常者发病2周后恢复情况。提示心电图异常率及形态改变与病变性质有关。并就脑心反应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复习了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3个周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组患者同时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3个周期.结果 观察肝癌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提高肝癌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肝功能保护作用,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百坤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14-2214
麻疹为春冬季高发传染病,以6个月到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性抗体,麻疹发病率较低。现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6个月以下小儿麻疹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神运动性癫痫与相关精神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运动性癫痫与精神病的关系。方法:报道一例精神运动性癫痫典型病例及相关资料,介绍诊断及分类标准。结果:两者的临床及相关资料有所不同。结论:精神运动性癫痫与相关精神病必须加以鉴别,而且大多情况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刘百坤  宋飞 《中国药师》2006,9(10):945-946
目的:研究头孢硫脒治疗肝硬化人群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111例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用头孢硫脒静脉滴注,疗程7-14天,用药期间常规应用保肝药物。结果:111例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治愈率43.2%,有效率61.3%; G 菌感染47例,占56.7%,清除率95.7%;G-菌感染36例,清除率58.3%。药物应用中皮疹、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结论:头孢硫脒治疗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肝肾损害小。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后是否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能量代谢方式和多向分化潜能等仍存在争议,有待于进一步全面系统研究。目的:观察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5,10,15代,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检测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衰老标记蛋白p21、p16、p53表达。结果与结论:第5,10,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贴壁生长,第15代细胞体积增大,增殖能力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P <0.0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划痕愈合和侵袭能力逐渐减弱(P <0.05),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未见显著性差异,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能力逐渐降低(P <0.0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P <0.05),衰老标记蛋白p21、p16、p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