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6岁,因乏力、纳差半年,消瘦1个月余而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偶有中上腹闷胀不适,与饮食无关,1个多月前症状加重,伴消瘦,体重减轻约5kg,偶有恶心欲呕,外院CT示:(1)肝硬化;(2)肝尾状叶及后叶多个小低密度影,考虑囊肿可能;(3)腹水;(4)肝包膜下不规则略高密度影。既往30多年前因"胃穿孔"行胃部分切除术,2009年胃镜提示"吻合口溃疡,残胃炎,HP阳性",病理示:"残胃吻合口黏膜慢性炎症伴部分黏膜糜烂及轻度急性炎,部分腺体肠化(轻度),单个腺体囊样扩张,局部腺体轻度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BsAg致敏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方法104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51例)和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53例),比较患者肝功能、HBV DNA、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35.3%)、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4%)以及ALT复常率(8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6%、17.0%及71.7%),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66.7%)、HBeAg转阴率(35.3%)、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4%)以及ALT复常率(84.3%)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35.3%、19.6%、11.8%及6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对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b诱发睾丸疼痛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24岁.因发现HBsAg阳性7 a余,乏力、纳差、恶心欲吐半月于2010-07-01入院.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无蜘蛛痣及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GP73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CHB病情进展和疾病转归的影响。 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 15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HBV-C)100例,CHB 550例,HBV相关肝硬化(LC)2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50例。选择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入组患者中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行肝组织活检的30例CHB患者肝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探讨血清GP73浓度与肝组织GP73表达的相关性。550例CHB患者中共200例接受ETV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血清GP73浓度的变化。 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 =191.60、P = 0.000),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HBV-C [(47.21 ± 17.69)ng/ml]、CHB [(101.56 ± 67.18)ng/ml]、HCC [(195.01 ± 104.22)ng/ml]和LC [(225.71 ± 99.37)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qHBV-C vs CHB = 7.82,P = 0.000;qCHB vs HCC = 15.85,P = 0.000;qHCC vs LC = 2.63,P = 0.009)。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 0.576、P = 0.000)。30例CHB肝组织标本中,肝组织GP73表达呈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的分别为6例(20.00%)、16例(53.33%)和8例(26.67%)。随着肝组织GP73表达程度的加重,其血清GP73浓度亦同步升高(F = 7.285、P = 0.003)。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浓度与肝组织GP73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 = 0.592、P = 0.001)。200例CHB患者已接受ETV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随着病情的恢复,血清GP73浓度在ETV抗病毒治疗1、3、6、9和12个月后逐渐下降,分别为(97.26 ± 42.52)ng/ml、(68.21 ± 33.65)ng/ml、(58.57 ± 29.52)ng/ml、(51.76 ± 25.39)ng/ml和(53.37 ± 21.62)ng/ml,与治疗前血清GP73浓度[(113.09 ± 48.91)n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月后vs治疗前 = 3.45,P = 0.001;t3月后vs治疗前 = 10.69,P = 0.000;t6月后vs治疗前 = 13.50,P = 0.000;t9月后vs治疗前 = 15.74,P = 0.000;t12月后vs治疗前 = 15.79,P = 0.000)。血清GP73浓度在ETV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下降幅度最大,与病情缓解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相符合。 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后血清GP73浓度的下降,提示肝脏炎症损伤的缓解。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肝病的预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获得成功后,仍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监测各项有关指标。肝脏手术复杂、损伤大,恢复需要很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患者出院后继续调理,而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的家庭护理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家庭护理的知识,以提高肝移植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临床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大部分人无异常反应,仅少数人偶有皮疹或其他过敏反应,引起腮腺肿大极为罕见。现将我科近年来所见2例腮腺肿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两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715例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这两组患者肝功能、诊断构成、HBV DNA定量以及免疫学检查、病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HBV DNA含量较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构成比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近来发病率增高,患者年龄大,预后差,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药物有两大类,即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ifn),两者均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核苷(酸)类药物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但需长期服用,且有产生耐药的风险.ifn的疗程明确,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相对较高[1],但不良反应较大,病毒学应答率仍有待提高.胸腺素α1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主要观察胸腺素α1是否具有增强ifn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犬类数量的增加,狂犬病病例有增多的趋势。2006年-2007年我科共收治狂犬病10例,现将1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 1.1主诉患者,女性,62岁,农民,因"左上胸痛、消瘦1个月余"以"胸膜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 1.2现病史患者入院前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胸部疼痛,呈阵发性刺痛,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胸闷、气促,无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发热等,伴消瘦,体重减轻约5 kg。就诊当地市医院,查AFP、CEA均阴性,胸片及胸部CT示左侧胸膜病变,考虑胸膜间皮瘤,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