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9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胎之一为宫内死胎的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死于宫内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方法 对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我院分娩的双胎之一为宫内死胎的 19位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之一为宫内死胎的发生率占双胎的 7.6 6 % (19/2 48) ,占同期分娩总数的 0 .776‰ (19/2 44 80 ) ,其中单绒毛膜双胎 12例 ,占 6 3.12 % (12 /19) ,双绒毛膜双胎 5例 ,占 2 6 .32 % (5 /19) ,2例不详。该 19例中剖宫产 14例 ,占 73.6 8% ,明显高于自然产 (2 6 .32 % )。胎儿死因 :脐带因素占 5 7.89% (11/19) ,双胎输血综合症占 15 .79% (3/19) ,重度妊高症占 10 .5 3%(2 /19) ,胎儿畸形占 10 .5 3% (2 /19) ,不明原因占 5 .2 6 % (1/19)。本组双胎早产率为 2 6 .32 % (5 /19) ,明显低于双活胎 (5 6 .37% )。其中 18位母亲的凝血功能正常 ,1位重度妊高症并发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 (即 HEL L P综合症 )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结论 脐带异常改变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 ;死胎对母亲及活胎的近期危害不大 ,可以在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 ,对活胎的远期危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急性期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及时恰当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治疗的两个重要环节。我科自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红皮病患者11例,通过实施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尤其是实施了精心的皮肤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规范操作规程,提高阴道准备效果,降低妇科经阴手术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QC小组活动程序: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制定巩固措施、总结体会及今后打算。结果对照组(规范操作规程前)和实验组(规范操作规程后)阳性率分别是13.5%和3%,术后感染率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是5.4%和0,实验组阴道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规范操作规程,提高阴道准备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妇科经阴手术感染发生率。确保了医疗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间接提高了医院声誉,为医院创收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慢性进行性远端脊肌萎缩症(附一个家族10例报告)郭洪志,李义召,迟兆福,刘爱芬,陆伟,毕建忠,郭福堂,李大年家族性慢性进行性远端脊肌萎缩症临床罕见,国内报道甚少,本文结合一家族10人患病,对其临床与遗传方式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先证者罗某,男,...  相似文献   
5.
6.
35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35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57例新生儿高胆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54.2%。轻度黄疸36.4%,中度43.7%,重度19.9%。病因前3位依次为围产因素(42.0%)、感染(22.7%)、母乳性黄疸(18.2%),其次为原因不明(9.2%)、其它因素(7.9%)。本组预后较佳,无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提出4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现代免疫学观点,自1989年起采用自制中药“90增血剂”治疗ITP46例。期间,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病例组全T细胞(CD_3)、T辅助/诱导细胞(CD_4)降低,T抑制/细胞毒细胞(CD_8)增高,CD_4/CD_8比值明显降低。治疗后,患者T亚群恢复常态,血小板数上升,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数增加,临床总有效率达91.2%,明显优于激素组(71.4%)。提示中药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动态观察ITP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帮助临床判断治疗反应和预后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患者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ICU病房所送的痰、尿、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碳青酶烯类单酰胺类等12种抗生素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分析。结果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100%,羧苄西林100%,头孢噻肟75%,头孢曲松61.7%,派拉西林56.9%,安曲南50.5%,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9.4%,头孢哌酮/舒巴坦24%,头孢他啶27.8%,环丙沙星22.4%,阿米卡星22.4%亚胺培南21.6%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严峻,要加强消毒防御,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要做好该菌及其药物敏感长期的监测工作,临床医生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ecombinant human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rhFSH)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选取6家生殖医学中心纳入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进行ART的COH治疗。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国产rhFSH,n=134)和对照组(进口rhFSH,n=133),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排除受试者共8例,试验组7例,对照组1例,最终依照研究方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试验组127例,对照组132例。比较两组受试者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rhFSH用药情况、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分别为(13.0±5.8)枚和(12.9±5.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2例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试者中,试验组(39例)获得MII卵母细胞数[(9.9±3.9)枚]显著高于对照组(43例)[(7.5±3.0)枚,P=0.003];卵母细胞受精率试验组[63.82%(1048/1642)]显著高于对照组[56.19%(958/1705),P<0.001]。rhFSH用药时间和总量、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进口rhFSH已知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中使用相同卵巢刺激治疗方案,国产rhFSH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进口rhFSH相当。  相似文献   
10.
观察脑梗死(CI)患者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胃动素(MTL)、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162例,用放免法检测血浆NPY、NT、MTL与CGRP浓度。结果NPY、NT与MT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于发病后24h内显著升高,7d内达高峰,8~15d开始下降,15d后仍在较高水平。NPY浓度重型与大灶组显著高于轻型(P<0.05)与小灶组(P<0.01);发病积分≥6分组显著高于<6分组(P<0.05);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NT与MTL浓度重型组显著高于中(P<0.05)、轻型组(P<0.01);高血糖组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O.01)。CG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发病24h内即显著降低,2~7d进一步降低,8~15d开始升高,15d后逐渐升至正常水平。重型与大灶组显著高于轻型(P<0.0001)、中型(P<0.01)与小灶组(P<0.01);伴发病积分≥6分组显著低于<6分组(P<0.05)。结论CI患者NPY、NT、MTL、CGRP浓度变化以7d内最显著,15d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四种浓度监测可作为判断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灶大小及伴发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