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例早期治疗的甲状腺缺如儿智能发育状况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缺如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的一种常见因素,由于甲状腺缺如引起体内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导致患儿生长发育障碍,智能落后。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使甲状腺缺如儿得以早期诊断.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早期治疗。本文对佛山地区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并确诊的甲状腺缺如儿在规范治疗后的智能发育进行追踪评估,了解早期争端诊断和治疗对甲状腺缺如儿疾病预后的影响,并就治疗时间、治疗剂量与智能发育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以观察早期治疗对甲状腺缺如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甲散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遗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药物、康复、针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三甲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9%,对照组为6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甲散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估每日口服非那雄胺1mg治疗2年有效并满意后,减量为5mg/周及1mg隔1日口服治疗中国男性型秃发的疗效。方法选择非那雄胺治疗2年或2年以上的男性型秃发患者175例,随机分为非那雄胺减量治疗组88例和安慰剂对照组87例,分别口服非那雄胺(1~24周5mg/周,24~48周1mg隔日1次口服)或安慰剂48周。并由皮肤科医师在24~48周时对治疗前、后的头发进行显微照像并评价,同期患者也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治疗前、后头发显微照像分析认为,治疗24周时非那雄胺减量治疗组脱发率为48.86%,而安慰剂对照组为9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非那雄胺减量治疗组的脱发率为73.86%,安慰剂对照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24周和48周时的自我评价的结果也与之相似。结论低剂量口服非那雄胺维持治疗对中国男性型秃发患者脱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在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将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1 d,以及术后3 d、5 d、3个月、6个月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1 d和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2±2.4)个月.术后3 d观察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小鼠下腔静脉深静脉血栓(DVT)模型,观察血栓形成后下腔静脉及血栓栓子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及其与血栓栓子溶解的关系。方法 100只18~22g的昆明种小白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90),模型组采用神经血管钳钳夹联合结扎下腔静脉建立小鼠DVT模型。建模后将模型组分为DVT组(小鼠不加任何干预,n=45)和DVT+MIP-1α-Ab组(小鼠予以MIP-1α中和抗体持续腹腔注射7d,n=45),于2、4、8、12、21d5个时间点各处死8只,质量/长度比值比较栓子溶解程度,应用SYBR?GreenⅠ核酸凝胶染液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股静脉组织中MIP-1αmRNA、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DVT组1只小鼠因严重感染死亡;模型组小鼠均有血栓形成。DVT组及DVT+MIP-1α-Ab组栓子质量/长度比值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缩小的趋势(P<0.05),相同时间点DVT组血栓栓子质量/长度比值减小更为明显(P<0.05);DVT组MIP-1αmRNA、蛋白随时间点的改变呈逐渐升高趋势,8d升至最高点(P<0.05),后呈逐渐下降趋势,DVT+MIP-1α-Ab组MIP-1αmRNA、蛋白表达亦呈上述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DVT组MIP-1αmR-NA、蛋白变化较为明显(P<0.05)。结论 DVT形成后MIP-1α参与了血栓栓子的溶解过程,MIP-1α中和抗体可阻断其溶栓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病人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病人的CT及MRI检查显示,中度及重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度MRI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积气、髓核钙化的检出率CT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临床诊断中,CT及MRI各有优势,相辅相成,临床应用时应当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补充电解质饮料的干预效果。方法:受试者为8名健康成年男性,均进行两次实验。第1次为急性低氧运动加补充电解质饮料(运动前和运动中)实验,第2次为急性低氧运动不补充任何液体实验,两次实验间隔1周。受试者以70%最大摄氧量(VO2max)强度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5.5%,环境温度为20℃,湿度为55%)下进行1小时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分别测定受试者运动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其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不补液情况下,受试者运动后的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增加(P<0.01)。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形变为一面凸、一面凹的草帽形。运动前和运动中补充电解质饮料,受试者运动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运动前相比变化均不显著(P>0.05),且运动后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运动前和运动中补充电解质饮料可缓解急性低氧运动对机体血液流变性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PHMVT)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1例PHMVT,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 19例(46.3%),平均瘤体直径为49cm(1.2~6.3cm);肝血管肉瘤(PHA)14例(34.1%),平均瘤体直径为8.3cm(3.0~14.0cm);肝婴儿型血管内皮瘤(IHE)5例(12.2%),平均瘤体直径为3.8cm(1.2~6.3cm);肝恶性血管外皮瘤(MHP)3例(7.3%),平均瘤体直径为7.8cm(2.1~13.0cm)。免疫组化显示41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D34或因子Ⅷ。EHE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7个月,优于PHA的12个月(P<0.05);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MHP患者分别于术后43个月死亡和术后84个月复发;IHE患者术后均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 PHMVT的病理类型与预后有关,PHMVT的恶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HA>MHP>EHE>IH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深部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脑深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并确诊)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MRI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SWI检查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术后分别进行两种检查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二者的测量参数以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SWI检测较MRI检查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血以及肿瘤残存情况。结论 SWI检查技术可以检测出MRI检测不出的出血情况及新生血管情况,对于脑深部肿瘤的复发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及本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分别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将血管扩张药、溶栓药及抗凝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治疗后口服维生素D及钙片。结果 经治疗的35例46髋患者中疼痛消失或缓解占9r7.82%,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增粗,细小动脉侧支循环增多。结论 经股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促进新骨形成及死骨修复起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