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运用1周后,埃索美拉唑再单用3周,临床观察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疗效。方法临床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周,口服药物:治疗组(左氧氟沙星0.2g Bid、克拉霉素0.5 Bid、埃索关拉唑20mg Bid);对照组(甲硝唑0.4 Bid、克拉霉素0.5 Bid、埃索美拉唑20mg Bid)。第二周始两组均单独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 Bid,持续3周。治疗共4周停药后进行HP检查。结果两组对HP的根除率分别为:治疗组95%、对照组8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过性不良反应2例。结论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尚能达到高效、安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与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对比,探讨PillCam SB胶囊内镜在慢性腹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慢性腹泻的患者进行PillCam SB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因病因未明确而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后,再接受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发现1例Crohn病;3例小肠憩室炎;22例小肠糜烂;7例小肠肿瘤;31例未见病变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发现2例小肠糜烂;1例Crohn病;1例小肠憩室炎;7例小肠肿瘤;49例小肠功能紊乱;4例未见病变者。结论胶囊内镜在慢性腹泻疾病诊断中对于小肠黏膜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黏膜平坦病变的诊断有明显优势。而全消化道造影在肠道形态、肠动力学方面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运用1周后,埃索美拉唑再单用3周,临床观察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周,口服药物:治疗组(左氧氟沙星0.2g Bid、克拉霉素0.5Bid、埃索美拉唑20mg Bid);对照组(甲硝唑0.4Bid、克拉霉素0.5Bid、埃索美拉唑20mg Bid).第二周始两组均单独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 Bid,持续3周.治疗共4周停药后进行 HP检查.结果 两组对HP的根除率分别为:治疗组95%、对照组8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过性不良反应2例.结论 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尚能达到高效、安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65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75次。结果:共检出病变56例,阳性检出率为86.2%,阴性率为13.8%。其中小肠血管畸形25例,小肠肿瘤7例(手术证实血管瘤3例,小肠癌3例,淋巴瘤1例),小肠溃疡5例,小肠糜烂3例,小肠克罗恩病4例,小肠憩室3例(手术证明Meckel憩室2例),活动性出血5例,小肠寄生虫病3例,小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较高,可达86.2%,安全且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含盐酸小檗碱四联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BS–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IBS–D患者21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1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13)C或~(14)C呼气试验检测,对Hp感染的IBS–D患者予含盐酸小檗碱四联疗法根除Hp,并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蒙脱石散改善IBS–D症状,根据Hp根除情况分组,观察、随访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IBS–D患者的Hp感染率(55.09%)高于健康体检者(4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根除组IBS–D治疗总有效率(69.0%)高于Hp未根除组(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盐酸小檗碱四联疗法在IBS–D伴Hp阳性患者中的根除率高(92.3%),价格低廉,治疗IBS–D的总有效率高,可能值得借鉴;Hp感染与IBS–D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根除Hp在IBS–D的治疗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乌司他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及乌司他汀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49%,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好,观察组相关指标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与乌司他汀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匹维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接诊的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11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59例患者,单纯给予匹维溴铵进行治疗;研究组包含59例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匹维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研究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匹维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胃部疾病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部疾病患者,经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确诊胃癌患者43例(胃癌组),胃良性病变53例(胃良性病变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抽血检验胃蛋白酶原(PGⅠ血清浓度、PGⅡ血清浓度,PGⅠ/PGⅡ比值),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胃癌组患者PGⅠ血清浓度显著低于为胃良性病变组(P0.05);胃良性病变组PGⅡ血清浓度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胃癌组检测血清PGI阳性率、PGⅠ/PGⅡ比值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胃癌组联合检测PGⅠ血清浓度、PGⅠ/PGⅡ比值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疾病诊断中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