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平  陆江群  刘林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824-1825
我院产科病房于2008年3月10日急诊收治一例因基层医院剖宫产术后发生大出血的病人,经两次手术,抗休克、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抗感染等抢救治疗,患者在住院期间共输同型浓缩红细胞44单位(8 800 ml),冰冻血浆4 650 ml,血小板14个单位治疗量,冷沉淀29.5单位,历时36 d,病情稳定,康复出院.现将病人治疗及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沈蓉  王黔  刘林敏 《贵州医药》2006,30(2):125-126
胃癌卵巢转移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尚无5年存活病例报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高危因素,以探讨胃癌患者保留卵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其术后并发症亦有上升趋势,子宫切口裂开致晚期产后大流血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若诊断处理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就我院1993年9月~2001年3月收治的3例病人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诊断、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因素,大多数以产后出血为主,部分经保守治疗无效、发展为难治性产后出血(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IPPH),过去往往需切除子宫来挽救产妇生命.1979年,Heaston等首次将介入治疗技术应用于产后出血成功止血,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报道效果良好,为产后出血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1].  相似文献   
6.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辅助生殖的主要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由于大量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使OHS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文献报道,在促排卵治疗和体外胚胎移植(IVF)过程中,OHSS的发生率为0.08%~23%。其临床表现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胸、腹水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5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符进  时利群  刘林敏 《贵州医药》2010,34(2):179-180
随着我国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推广,我院产科以往所执行的定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围产期随访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和满足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因此我们对以往孕妇学习班所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赋予了孕妇学习班新的思想与内容:除进行产前检查还要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不仅是孕妇及家属。还要重视将健康教育延伸到病房.扩展向社区。即在产前介入良性护理,产后继续随访,开展病人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产后健康教育指导中的优势以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产后接受健康教育指导的100名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接受循证护理。确定问题,收集证据,然后给出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效果显著率为8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护理结果。结论通过科学的手段能够提高产后健康教育指导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妊高征患者并发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称为HELLP综合征。HELLP综合征是由于一种外来侵袭导致血管内血小板激活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所致的溶血管病 ,发生率为重度妊高征的4%~ 1 4% ,产前占 69% ,产后占 31 %。主要临床特点为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压痛 ,黄疸、出血倾向、肝肿大、溶血性贫血等 ,严重并发症为DIC、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衰竭 ,肝被膜下血肿破裂、心衰、胎盘剥离等[1 ] 。我院 1 999年 1 2月成功抢救 1例典型HELLP综合征病人。该病临床十分罕见 ,来势凶猛 ,病变发展快 ,死亡率高 ,对护理工作有较高…  相似文献   
10.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22-123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7~2010年在本院实行母婴同室的6 23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感染例数为57例,为0.91%。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本院2007~2010年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显示,共有57例新生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1.50%~0.45%,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部位研究显示,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为32例,占56.14%,其次为皮肤14例,占24.56%。对研究人群进行不同护理,其早期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9例,占0.40%,常规护理组发生感染的例数为48例,占1.23%,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病因为细菌性感染,早期护理组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应注意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