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司他汀治疗烧伤脓毒症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Ulinastatin,UTI)对烧伤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UTI治疗.测定两组确诊脓毒症时以及确定后第7天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脓毒症持续时间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率.结果乌司他汀治疗后,脓毒症患者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组脓毒症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发生MODS 3例,对照组4例).结论乌司他汀对烧伤脓毒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2001年9月-200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32例手足背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7~60岁,烧伤总面积2%~78%TBSA.手背烧伤45处,为深Ⅱ度及混合度烧伤;足背烧伤4处,深Ⅱ度.入院时间为伤后1 h~3 d.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烧伤病人特征,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2517例小儿烧伤患者,对其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收治2517例小儿烧伤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合理的创面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植皮均可缩短患儿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热排气管致烧伤3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现代化交通工具摩托车的使用越趋普及 ,因摩托车热排气管致驾驶者的烧伤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本人收集了住院和门诊因摩托车热排气管烧伤病人35例 ,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35例 ,男13例 ,女22例 ;年龄在20~40岁上下 ,其中 :20岁以下7例 ;20~40岁19例 ;40岁以上9例。烧伤部位 :右小腿中下段内侧。烧伤程度 :以II度~III度为主。创面多为椭圆形或长条形。面积在6cm×3cm×1.2cm×6.0cm之间 ;愈合时间最长45天 ,最短10天 ,平均27天。处理方法 ,换药自…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莪术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考察β-环糊精与莪术挥发油投料比例(质量比体积)、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化得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7.19,包合温度为42℃,包合时间为2.5h。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较好地应用于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一个能较好预测实验结果的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原位变性真皮自体薄皮片移植修复手、足背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18只手、足背深度烧伤采用保留原位变性真皮早期削痂,在变性真皮上行"井"字形切开或戳孔,移植大张自体薄皮片.结果削痂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皮片成活率96%~100%.随访3~18个月,功能和外形基本正常,供皮区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该手术是治疗手、足背深度烧伤的一种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面积烧伤 ,大多伴有面颈部烧伤和吸入性损伤。急诊入院后是否需要作气管切开 ,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现对我院收治的 30例大面积烧伤 ,包括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就其伤后进行气管切开问题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烧伤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5 0岁。病人以火焰烧伤及高温火烫伤为主。烧伤面积 >5 0 % ,为深Ⅱ度—Ⅲ度 ,30例病人都有面颈部烧伤 ,其中伴有吸入性损伤者 13例。2 .治疗方法 :本组 30例病人中治愈 2 6例 ,其中包括吸入性损伤占 12例 ,轻度损伤 5例 ,中度 5例 ,重度 2例 ,均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通达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白芍、莪术、红花进行定性鉴别;对组方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和黄芩苷用RP-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RP-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20~104mg.L-1(r=0.9991),25.6~512mg.L-1(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1.1%和99.6%,RSD分别为2.3%和1.8%。结论在本研究基础上制定的质量标准可以控制本品的内在质量,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近一年半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336例烧伤病人,获得可喜疗效。从临床证实,它明显优于传统的干包疗法,其特点是:对创面镇痛和抗感染方面效果甚佳,创面引流性能好,起到创面愈合快的作用;对于浅Ⅲ°创面可不植皮,自然愈合,达到少留疤的效果。又由于创面蒸发减少,使补液量可适当减少。它是目前一种较为理想的烧伤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