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闽东医院60例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60例梗死前心绞痛与同期住院的无心绞痛病史心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有梗死前心绞痛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病死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梗死前心绞痛可能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侧支循环形成等,减轻了心肌功能异常,对AMI近期预后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结论:及时、果断的综合措施与个性化的抢救方案.使急性左心衰患者广泛受益.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症状、辅助检查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痛或疼痛症状不典型是导致心肌梗死易漏诊、误诊的最根本因素。无痛型患者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下降有关,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检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结论:对短期内突发的心功能下降、疼痛原因未明或处理疗效欠佳患者应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存在。全面、动态分析临床资料是防止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从入院时即予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 mL静滴联合治疗,动态评估患者血压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4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在用药(25±5)min后开始自觉症状改善:舒张压和平均压缓慢下降,30 min后出现明显下降;60 min时所有患者均达到目标血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呋塞米联合甘露醇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能平稳降低血压,简单、便捷、安全,可应用于无合并严重肾衰、心衰的高血压脑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山莨菪碱(654-2)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尼松)对肾绞痛的止痛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急诊外科确诊的421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11)和对照组(n=210),分别应用654-2注射液静脉滴注和尼松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对肾绞痛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2.42%和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较尼松组少且轻微.结论:654-2与尼松对肾绞痛的止痛效率均在90%以上,且无明显差异,但654-2的副作用少且轻;654-2治疗肾绞痛较尼松更安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意识障碍患者的通气方法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68例急性左心衰并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动态无创通气组(n=35)和有创通气组(n=33),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均明显改善,在血气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意识障碍不是无创通气的绝对禁忌,动态无创通气策略与有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相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方式是救治急性左心衰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眩晕验案4则     
刘文威  刘敬严  刘文珍 《新中医》2004,36(11):64-65
例1:患者,男,59岁,教师,2003年5月15日初诊。平素有反复头晕病史。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晕厥(发病前3天内出现摔倒8次,伴短暂意识丧失约5~10分钟及逆行性遗忘)。在当地医院查72小时动态心电图、颈椎及颅脑MRI均未见异常,予静滴脑多肽、灯盏花素、降压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住院期间仍出现晕厥多次,以致饮食及大小便不敢离床,自觉头晕乏力,纳差,腹胀,口苦、口干、口黏,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丙嗪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急性肠梗阻患者82例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组42例给中药前30 min肌注氯丙嗪25 mg,余同对照组。观察2组服药后3 h内呕吐情况;服药后10 h,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呕吐例数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当急性肠梗阻患者因呕吐而致口服中药疗效欠佳时,可联合氯丙嗪肌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灶的部位、大小、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等DWI/MRA影像表现及GCS/NIHSS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33例,评估、统计分析患者DWI/MRA影像表现(病灶部位、大小和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GCS/NIHSS评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证型以风痰入络型最为常见。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以脑叶最多。局灶性脑梗死以基底节、脑叶、放射冠及脑干病灶较多。腔隙性脑梗死以脑干、脑叶与基底节为多发部位。急性缺血病灶位于脑叶、基底节最多见,脑叶病灶中经络的三种证型均较多见;基底节、脑干与放射冠病灶以风痰入络及阴虚风动证型多见;丘脑以风痰入络证型多见。脑叶病灶以中脏腑痰热腑实证型多见。急性缺血性梗死灶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其次是局灶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相对较少。中经络中大面积脑梗死以风阳上扰证型多见,局灶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以风痰入络与阴虚风动证型多见,中脏腑中大面积脑梗死以痰热腑实证型多见。在血管异常方面,大面积脑梗死以动脉闭塞多见,局灶性脑梗死以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多见。中经络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三个证型的GC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脏腑闭证三个证型的GC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脏腑脱证GCS评分明显低于中脏腑闭证(P<0.01);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型间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经络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三个证型的NIH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脏腑不同证型的NIHSS评分两两比较,其中痰热腑实与痰火瘀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型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灶部位及梗死病灶大小具有一定的联系,DWI结合MRA可综合评价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并判定预后,GCS评分的高低可作为中风中脏腑证的参考指标,NIHSS评分的高低可作为中风各中医证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