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技术测定塑料浸取液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塑料浸取液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EHP)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聚硅氧烷和富勒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固定相自制萃取头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HS -SPME -GC)分析塑料浸取液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研究萃取时间、热解吸时间、溶液的酸碱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 ,并与商用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萃取头比较。结果 该萃取头的萃取选择性优于PDMS萃取头 ,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0 .4~ 5 0 0 μg·L-1) ,最低检出限为 0 .15 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 4.9% (n =6 )。结论 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水样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具有高效、灵敏、操作简单、无需溶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嘧啶的衍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很多,有的非常重要,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而嘧啶环是此类化合物中较好的活性基因。本文以对-甲苯基-1,3-丁二酮为原料,两步合成了N-2-(4’-甲基-6’-对甲苯基)嘧啶-3-甲基-2-对氯苯基丁酰胺[1],并对第一步反应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杏花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以提取杏花精油的质量为指标,对杏花外观的完整性、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及加水量进行优选研究.结果 在所考察因素中,杏花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A3 B1 C1 D3.结论 优选所得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浅谈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查找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探讨。具体实践中,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虚拟实验室、实现实验与科研嫁接、强化实验考核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验室合成甘油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利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甘油,通过反转恢复序列(IR)和HNMR验证结构,并对影响反应的因素及相催化剂进行研究。结果该法合成甘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PEG-600(聚乙二醇)为相催化剂,反应物按1:1.5投料。反应温度控制在90℃左右,反应时间3.5~4h。结论通过对合成实验的研究,该法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长毛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1),(-)-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正十六烷酸(3),亚油酸(4),亚油酸甲酯(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7.
卵叶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卵叶三脉紫菀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 NM,HMBC,MS,IR)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降碳-12-齐墩果烯(I)、(24R)-5(-豆甾-7,22(E)-二烯-3(-醇(II)、谷甾醇(III)、1,3-二亚油酸甘油酯(IV)。结论I为新化合物,II-I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镧 (Ⅲ ) [La(Ⅲ ) ]、钕 (Ⅲ ) [Nd(Ⅲ ) ]、钐 (Ⅲ ) [Sm(Ⅲ ) ]与L—苏糖酸配合物的稳定性。方法 以pH电位滴定法于I=0 .10mol·dm-3 KNO3 ,维持温度为 2 5± 0 .1℃测定配合物的形成常数。结果 La(Ⅲ )、Nd(Ⅲ )、Sm(Ⅲ )与L—苏糖酸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分别为 :La(Ⅲ ) 2 .6 2 (110 )、5 .2 3(12 0 )和 -4.93(11- 1) ;Nd(Ⅲ ) 2 .88(110 )、5 .47(12 0 )和 - 3.94(11- 1) ;Sm(Ⅲ ) 3.2 4(110 )、5 .71(12 0 )和 - 3.5 7(11- 1)。结论 La(Ⅲ )、Nd(Ⅲ )、Sm(Ⅲ )苏糖酸配合物的稳定性随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与三离子的离子势的大小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9.
窄头橐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窄头橐吾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窄头橐吾根部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NMR,HMBC,MS,IR)分析鉴定,确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木栓醇(1),木栓酮(2),2-异丙基-5-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3),5,6-二甲氧基-2-异丙基苯并呋喃(4),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已知化合物,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而得。  相似文献   
10.
抗癌制剂β-环糊精苯甲醛包合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应用一般化学分析法,对合成的抗癌制剂β-环糊精苯甲醛(简称β-CDBA)的有关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分析的该包合物中苯甲醛(简称BA)含量及利用率,与高压液相所测试的原料提取物中苯甲醛含量相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