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为临床抗感染类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生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312例,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并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结果临床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为皮肤损害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96%、20.83%、9.94%;发生不良反应的抗感染类药物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复方类,发生率分别为32.37%、18.27%、14.42%;发生不良反应前3种途径分别为静滴、口服、肌注,其发生率分别为86.22%、10.90%、2.24%。结论在临床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恰当用药方式,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5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997-2007年我院上报的553例药品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报告人所在科室、药物类别、合并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剂型、不良反应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评价。结果55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4类127种;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多见;抗感染药引起ADR的药物中最多达46.7%:引起ADR的静脉给药达67.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41.2%;ADR发生后经停药,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结论ADR的发生在临床上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其他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除科学有效地开展ADR监测工作,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药师正确审核处方、护师应规范操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并与利多卡因胶浆用药患者进行对比,评估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的麻醉润滑效果、祛泡效果,观察对于扩大适用人群的安全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用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对上海和京津等地区11个中心的444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内镜检查和治疗前10~15min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试验组)和利多卡因胶浆(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插镜及麻醉效果,祛泡效果以及口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插镜及麻醉效果、祛泡效果、疗效判定和口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皆无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麻醉作用强,药效发挥快,祛泡效果好,口感适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安全,使用方便,简化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的用药。  相似文献   
4.
我院门、急诊处方规范化质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和合理用药,提高医师处方药物治疗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抽查的12818张处方进行用药情况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就诊人均用药品种2.04种,人均费用85.87元,注射剂应用率35.05%,抗菌药物使用率33.65%,基本药物使用率90.93%,药品通用名应用率97.88%,不合格处方158张(占1.23%),存在问题的处方2028张(占15.82%),存在不适宜用药处方216张(占1.69%).结论:我院处方合格率较高,基本药物的应用比较普遍,药品通用名应用规范,药品治疗结构较合理.应重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倡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理用药之道。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药时机、联合用药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重要影响。结论尽早用药、联合用药及综合治疗可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为临床抗感染类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生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312例,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并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结果临床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为皮肤损害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96%、20.83%、9.94%;发生不良反应的抗感染类药物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复方类,发生率分别为32.37%、18.27%、14.42%;发生不良反应前3种途径分别为静滴、口服、肌注,其发生率分别为86.22%、10.90%、2.24%。结论在临床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恰当用药方式,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了测定犬血浆中醋氯芬酸浓度的HPLC方法,研究醋氯芬酸缓释片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样品采用正己烷提取,HPLC-UV法测定,紫外检测波长为276 nm.流动相:甲醇-三蒸水-冰醋酸(77:23:0.3)组成.流速1.5 ml/min.色谱柱为C18,10 μm,柱长300 mm×4.6 mm I.D..结果: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峰,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0%,最低检测浓度醋氯芬酸为1.65 μg/ml;线性范围为1.65~100 μg/ml.犬单剂量ig 200 mg醋氯芬酸缓释片后,估算的末端相半衰期为6.03±1.95 h,峰时间和峰浓度分别为5.0±2.7 h和61.36±20.75 μg/ml,MRT 为9.79±1.71 h.其t1/2、tmax、MRT显著大于普通片(P<0.05),峰浓度显著低于普通片(P<0.05).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UV法适合用于醋氯芬酸的临床研究;缓释片具有缓释特征,与市售普通片吸收程度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
国产罗红霉素制剂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 80年代初期开发成功的新的 14员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 ,它不仅保留了红霉素等大环内酯所共有的抗菌活性 ,而且具有口服吸收良好 ,组织穿透力强 ,血药浓度高等特点 ,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比较理想的品种。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国内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现根据国内期刊的报道 ,对国产罗红霉素的研究作一概述 ,以供临床用药参考。1 国产罗红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乔海灵等[1] 对 1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口服进口罗红霉素片剂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12月神经内科二病区965名出院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用药频率(DDDs)和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12月AUD均<40DDD;标本送检率均>30.0%,DDDs排序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进口)、头孢呋辛酯片、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结论某院神经内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主导地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卫生部要求;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越来越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和合理用药,提高医师处方药物治疗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抽查的12818张处方进行用药情况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就诊人均用药品种2.04种,人均费用85.87元,注射剂应用率35.05%,抗菌药物使用率33.65%,基本药物使用率90.93%,药品通用名应用率97.88%,不合格处方158张(占1.23%),存在问题的处方2028张(占15.82%),存在不适宜用药处方216张(占1.69%)。结论:我院处方合格率较高,基本药物的应用比较普遍,药品通用名应用规范,药品治疗结构较合理。应重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倡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