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 一般资料 .我科收集 2 0 0 0年度来我科就诊的过去曾患典型淋病到广告赢利性诊所医院就诊 ,经其治疗后一直有尿道炎症状的初诊患者 2 1 2例 ,进行病因分析。患者年龄1 8岁~ 68岁 ,青壮年居多 ,职业分布广 ,均有非婚或婚外性行为 ,心理特征表现为放纵性、淡漠性、畏惧性。1 .1 病史 全部患者有婚外不洁性交史 ,有过典型的尿痛、尿道口红肿、尿道溢脓史 ,有在广告赢利性诊所医院接受不正规治疗史 ,并且患者现有不同程度的尿道炎表现。1 .2 体检 发现有尿道口红肿或有分泌物的有 1 70例 ,包皮龟头有不同程度炎性反应的 1 2 0例 ,生殖器…  相似文献   
3.
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DPC)系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检测转染细胞内hTERT mRNA的表达,并分析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转染后获得1个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现已连续传至65代。检测证实转染细胞稳定表达hTERT mRNA,且此转染细胞具有体外培养正常DPC的生物学特征。结论hTERT基因永生化人DPC系保持了正常DPC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是否具有转化特征.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应用RT-PCR 法检测 hTERT mRNA 的表达.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致瘤实验分析转染细胞是否具有转化特征.结果 转染后获得1个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现已连续传至50代.检测证实转染细胞稳定表达hTERT mRNA,细胞形态与未转染细胞基本相同,染色体核型正常,在软琼脂内不能生长,无裸鼠致瘤性.结论 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基本上是正常细胞而无明显转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雷田兵  罗模桂  刘官智 《四川医学》2019,40(11):1096-1099
目的检测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XCL10和CXCL16的表达及其与VIDA积分的关系,并探索CXCL10、CXCL16与非节段型白癜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白癜风组外周血清CXCL10、CXCLl6含量,同时记录白癜风组每位患者的VIDA积分。结果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XCL10、CXCL1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XCL10与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VIDA积分成正相关(P<0. 05),CXCL16与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VIDA积分成正相关(P<0. 05)。结论 CXCL10、CXCL16可能可以作为监测非节段型白癜风病情活动的指标,有可能作为未来治疗非节段型白癜风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PCM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收集四川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2019年原发性皮肤黏液癌2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原发皮肤黏液癌组织肉眼观察,肿瘤边界相对清楚,似有包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泛发性体癣与体(股)癣患者致病因素的不同。方法:收集我科37例泛发性体癣患者及35例局限性体(股)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泛发性体癣患者的平均病程(584.92±132.52)天,共鉴定出四种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断发毛癣菌),32例患者有使用糖皮质激素史,14例患者患有基础疾病。局限性体(股)癣患者35例,平均病程(67.37±14.54)天,共鉴定出三种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5例有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史,3例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两组患者在病程、糖皮质激素使用及基础疾病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肤癣菌种无差异。结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基础疾病可能为泛发性体癣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能否激活体外培养人毛乳头细胞(DPC)的端粒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体质粒pIRES2-EGFP和含有hTERT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hTERT分别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应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未转染DPC和空载体转染细胞(DPC-EGFP)无hTERT m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为阴性;而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细胞(DPC-hTERT)稳定表达hTERT mRNA,同时端粒酶活性转为阳性.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能够激活体外培养人DPC的端粒酶,为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腋臭是指腋窝部汗腺分泌的特殊臭味,亦称"狐臭"。是大汗腺排泄的汗液受到以葡萄球菌为主的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给患者社交和集体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成为大多数患者的难言之隐,常会造成精神负担。临床上治疗腋臭的方法较多,外涂药物、激光、皮下注射等治疗容易复发;传统手术切除方法,因局部留有较大瘢痕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微创手术治疗成为腋臭治疗的新方向。我科自2009年9月-2013年5月开展了小切口加皮下掻刮、小切口加皮下修剪联合掻刮治疗腋臭病人110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雷田兵  罗模桂  刘官智 《海南医学》2016,(13):2118-2120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阿维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受检者65例作为正常健康组,采用ELISA方法对三组受试者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7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60/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5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7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IFN-γ和IL-17水平分别为(40.64±15.92) pg/mL和(66.45±15.16) pg/m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1.21±15.47) pg/mL和(103.42±13.62) pg/mL,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9.52±16.67) pg/mL和(80.72±17.41)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IL-4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9%(18/65),对照组为29.23%(1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显著,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外周血相关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